第五届“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日前在京召开。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业界人士以城市发展的文化选择、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市场发展等为核心议题进行了研讨。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盲目现象
“2009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高达17%,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和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刘玉珠表示,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像北京、上海、深圳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这些城市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他认为,在城市发展的转型中,文化产业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于发展成熟的城市,物质资源的开发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模式,但是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还远远不够。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艺术品、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广播传媒、会展交易、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可以说是在现实条件下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发展转型的较好选择。
目前,国内众多城市同时竞争的格局并未得到缓解,面对这样普遍的情况,城市发展转型不能够继续停留在谈论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这个层面上,而是迫切需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挖掘独特的资源,大力发展与城市传统特色和经济特点密切结合的各种现代文化产业,打造难以替代的比较优势。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强调文化产业的优势,还应该看到城市的发展水平是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文化产业不能脱离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一座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成正比的,要想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有适量的经济基础,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文化市场,然后才是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可以说城市发展得越好,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也就越高,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也就越强。”他指出,现在一些城市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存在着盲目的现象,不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出要跨越式的发展文化产业,这是不切实际的。文化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是能够实现快速的发展,仍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基础上才能实现的,不考虑城市的经济承载能力,心态浮躁,盲目的发展文化产业,尤其是政府类似的像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区等等,都必将导致盲目的投资,损害城市的整体利益。
电子书销售额今年将破7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实现总产出10669.3亿元,实现增加值3100.1亿元,其中属于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达到1660亿元,占同期全国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1%,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0341.2亿元,利润总额达到893.3亿元,纳税总额620.3亿元。
在谈到2009年中国新闻出版业特点时,范卫平特别指出,数字出版的发展十分迅速。2009年数字出版总产出已经达到799.4亿元,首次超过当年图书出版产出的规模。
此外,传统新闻出版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新闻出版新业态大量涌现。2009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0.2万种,总页数70.4亿册,出版报纸1937种,总数达到439.1亿份。出版期刊9851种,总数达到315.5亿册,出版录音录像数量超过4亿盒,出版电子出版物10708种,数量达到2.3亿张。图书出版品种与销售总额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印刷复制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三。生产规模和产出总量都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出版大国。
“与此同时,科技进步、数字化转型加快,新兴业态大量涌现。”范卫平表示,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图书出版社当中已有90%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包括互联网的出版、动漫游戏的出版、手机出版等新的业态,这一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2009年中国的国产电子书、电子阅读器销量突破70万台,承载图书3000多万册,销售额超过25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300万台,销售额将超过70元亿人民币。”
目前,中国出版物已进入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刊发行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物出口总量不断扩大,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2009年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达到885多万册,较2008年增长10.4%。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版权贸易的逆差逐年缩小。2009年我国版权贸易引进品种与输出品种的比例降至3.3:1,这一比例在2008年是6.5:1,在2002年是15:1。
“当然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范卫平表示,这主要表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资源配置方式落后、统一市场体系还未完全形成、产业集中度和企业差别化程度低、创新能力比较弱、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较大差距等方面。
3D成中国电影发展强大动力
“从全球范围看,数字电影处于高速发展期。”朱虹表示,截至2009年12月,全球数字银幕超过1.6万块,占银幕总数的11%,其中,数字银幕增长最快的是3D银幕,2009年全球3D银幕数字达到9016块,占全球数字银幕的55.2%,占总银幕数的6.1%。
朱虹认为,在数字技术的引领下,全球电影发展呈现几大趋势:一是电影拍摄技术,胶片拍摄转向数字拍摄。二是数字技术逐渐占据电影后期制作的各个领域。三是数字放映逐步取代胶片放映,成为影院放映的主要方式。四是通过卫星通讯传输网和光纤通信传输网,正在推动电影由物流传输向信息流传输转变。五是3D电影正成为电影产业的发展热点和电影数字化转换的重要助推器。
他表示,数字电影不仅使电影画面有更大冲击力,而且节省成本,方便放映和保存。近年来我国电影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经拥有2679块2K数字银幕,1460块支持数字3D放映,流动数字电影放映超过4万套,数字电影的发展激发了我国电影的活力,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2009年我国生产影片当中数字电影306部,占国产电影总量的67%,城市数字影院票房收入18.45亿元,占市场份额的31%,全年城市数字电影观众达到5800万人次,占市场份额的29%。“特别是3D电影,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下,制作精湛画面、强烈视觉冲击力,创造了电影市场新的需求,成为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强大动力。”他以3D电影《地心历险记》为例,平均每块银幕票房高达70多万元,远远高于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
“每一次电影技术的重大进步,都会使我国电影有一次跨越式的发展,我们深信在数字电影领域迎头赶上,对于实现我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具有关键意义。”朱虹表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