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第六届群众舞蹈大赛昨晚决赛 16支业余舞蹈队展开最后角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0月7日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讯 乐曲一结束,孙希任就奔到下场口,几乎是一把把演出服扯开。他顾不得担心着凉了,抓着脱下来的衣服擦去身上不停往下淌的汗珠。身上全湿透了,擦汗的衣服也几乎没有一块儿干处。大秋天里跳舞出大汗的这位先生今年73岁了,他是朝阳区安贞街道男子舞蹈队的一员,他和13位同伴刚刚在石景山体育馆里表演完一段自己创作的舞蹈《二胡声声》。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63岁,看着他们满面红光地从舞台上奔下来,真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昨晚,第六届“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决赛暨颁奖晚会在石景山体育馆举行。

     昨晚,石景山体育馆被热情的舞曲点燃。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六届“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决赛暨颁奖晚会隆重举行,从全市665支基层业余文化团队中精选出的16支队约400位舞蹈爱好者闯进决赛,展开最后的角逐。

     孙希任所在的安贞舞蹈队成为全场焦点,最终摘得城区组金奖。谁能想到,两年多前,这支舞蹈队里的成员还都是退休在家的普通人。孙希任原是北京飞机修理厂的职员,71岁的李根祁原是北京一轻研究院职员,68岁的王润余原是国家发改委的公务员……年轻时,大家都有在文艺宣传队“打杂”的经历,对舞蹈,对文艺的情愫就从那个时候发了芽。时光荏苒,当自己的身体已经不适合跳舞的时候,却遇上街道舞蹈协会开始组建男子舞蹈队,于是他们纷纷报了名。现在,他们是京城独一家的老年男子舞蹈队。“舞蹈可不只是女同志的专利,我们要带起头来!”孙希任说,为了浇灌这个业余爱好,街道舞蹈协会给他们请了专业老师,每月定期辅导,让好奇渐渐变成了“职业”。

     昨晚的《二胡声声》就是团里的演员唐自力等人编创的。舞蹈表现了一群在北京幸福生活的老人们痴迷于二胡,与丝弦结下不解之缘的情景。当听说获得金奖时,老人们高兴得团抱在一起欢呼。

     城区的舞蹈队厉害,京郊的舞蹈爱好者也不示弱。密云县文化馆选送的《青花韵》以青花瓷为创作素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这个舞蹈队也获得了不少基层部门的支持。艺术团团长谢秀兰说,平时县老干部活动中心为他们安排排练厅练功,活动中心还为他们聘请了专业的舞蹈老师,每周都排练。“我们就需要舞蹈这种又能锻炼身体还能愉悦心情的活动,跳着跳着就好像自己变得年轻了!”

     除了老年人,在决赛的现场还能看到许多年轻而有活力的面孔。海淀八音舞蹈艺术学校的李怡然今年刚9岁,她和小朋友们说说笑笑十分开心,当记者问她们紧不紧张时,她们笑着说:“不紧张!就跟出来玩一样,没准还能玩出个奖来呢!”

     其实,舞蹈只是社区居民们扩大社交圈子的手段之一,北京市民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远不止于此。目前,北京人自发组织的民间文艺社团已达11074个,直接参加者约有22万人,从话剧表演到时装走秀,从民间工艺品制作到书画摄影小组,涉及十几个门类。

     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介绍,这次比赛也是为2011年北京“百姓春晚”和文化部第十六届“群星奖”评选活动发掘资源,打造作品。“明年和后年我们还打算举办戏剧、声乐方面的群众团队比赛。这些都是扎根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它为了表现人们的欢乐而生,最具有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