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晚,由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演出的中国第一部鼓乐剧《杨门女将》在人民大会堂首演。多家媒体报道说:"在首都观众的见证下,《杨门女将》以崭新的形式填补了舞台艺术的空白,一个新的剧种中国鼓乐剧在人民大会堂成功诞生!""《杨门女将》由此成为继《乔家大院》、《一把酸枣》、《解放》之后又一张响当当的山西"文化名片"。"鼓乐剧《杨门女将》的成功上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带来希望,同时也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叫好不叫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翻开近年来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绝艺等的演出名单,似乎总是那么几位老艺人,不见新面孔。如以表演"高跷骑驴"、"二鬼摔跤"而闻名的"庙前高跷"的74岁老人张麟,其搭档多年来一直是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同样被人熟知的贾天仓,今年5月他带领团队将曾经消失30年的 "风火流星"耍进上海世博会,将山西古老民间绝艺的独特艺术魅力展示在各国游客面前。然而,贾天仓却不乐观。他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紧缺。因为缺少资金,很难把"风火流星"做成产业。除此之外,还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现在我们村子里会耍 风火流星的全是老人,像我这50多岁的都算年轻的。"贾天仓这些年试图收过徒弟,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和张麟、贾天仓不同的是,似乎没有几个人知道西华门舞狮的第四代传承人--- 年仅26岁的岳成云,更别提艺术团里那些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队员们。"一般舞狮子要想舞出名堂来,至少得3年。迫于生活的压力,队员更新频繁,一两年就换一拨人。给传承和创新带来极大的困扰。"一个是没有年轻人来传承,一个是留不住人而频频换人,其实这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叫好不叫座。那么,是不是解决了资金问题,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呢?
"放下身段、转变观念很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靠一味单纯地投入资金去保护,关键是要与市场接轨,形成良性循环。要打破原有的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让更多人掌握精髓和要领。"太原一位资深媒体人如是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键在于保护传承人,在于传承人放下身段、转变观念。"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中锐说,"相比外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显得异常封闭。瑞士手表、法国红酒、LV包包等,国外一些大品牌其实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内容,但并没有进入被保护的名录。因为它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不断壮大。这些强势的工业品不同于工艺品,它们不需要被保护。"
"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历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遵循的原则。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绛州鼓乐算得上一个成功的案例。着名导演张继钢对鼓乐剧《杨门女将》这样评价:"《杨门女将》这样的鼓乐剧我以前还没有见过,表现形式非常大胆,是一种艺术的精神探险,这种创新精神就足以让人赞美。我相信刚刚推出的这部剧经过不断地打磨会越来越好,一定会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异地求发展闯市场,从当初的名不见经传到如今的名声大振,丹麦、韩国、新加坡……67岁的王秦安带领他的团队大胆创新,和西方交响乐跨界合作,以精湛的技艺征服了众多口味挑剔的外国观众。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最后消亡。"赵中锐的语气异常坚定。(万玲艳)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