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闭幕的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增了新成员。在现场,中国作协设立专区,搭建“中国作家馆”,展示“走出去”的当代中国文学成果,并通过多种形式的作家活动,向海外出版商推广中国当代文学。
近年来,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声调很高,而“走出去”的步伐与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仍不相称。客观看待目前中国文学“走出去”所取得的成绩,并从中查找不足,尽早寻觅解决之策,成为作家和出版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文化入超:长期以来的无奈现实
作家出版社5年出版了170部外国作品,却只成就了5部国内作品走向国际
中国文学界在与世界同行沟通、交往的过程中,也在尝试着逐步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有1000余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韩文、俄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等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这些作品中小说占70%。铁凝、王蒙、冯骥才、莫言、王安忆、余华、苏童等人的被译介作品,都达到10种以上。如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莫言的《红高粱》、余华的《兄弟》、姜戎的《狼图腾》、池莉的《生活秀》等。
相较于中国文学丰富多样的发展态势,这些成功显得远远不够。中国每年出版文学图书约1.5万种,仅长篇小说每年就多达1000多部,2009年,长篇小说实体书出版更是达到了3000多部。
数据显示,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比例为10∶1,对欧美更高达100∶1。有业内人士甚至表示,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出版业连温州的民营企业都不如。
美国翻译家白睿文介绍,2009年,全美国只出版了8本中国小说,仅占美国外国文学出版总数的4%。谈到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白睿文反问:在海外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拥有很高知名度,但有多少人了解丁玲、莫言、王安忆、余华等作家?《卧虎藏龙》、《英雄》等大片颇受欢迎,但又有多少人读过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然而,恰恰是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层信息和特征,需要加以推介。”
中国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说:“整体来说,中国作家作品走向世界的数量就国内出版的文学作品数量来说是非常小的,而国内对国外文学的推荐、出版力度相对要大得多。”他举例说,作家出版社5年出版了170部外国作品,而促成走向国际的中国作品只有5部。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说:“近年来,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译介虽然不断取得突破,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未能进入主流图书市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