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贵州出版印刷等文化产业成新经济增长点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20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8月18日,总投资2.6亿元的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传媒研发基地正式开工建设。该基地建筑面积67788平方米,集多种现代媒体和多种文化创意产业形态为一体。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总计4小时近320万对开张的双面彩报印刷能力。

  【慧聪印刷网】日前,记者走进贵州省京剧院的排练大厅时,演员们正忙着排练演出剧目。老生唱腔浑厚,武生动作洒脱……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由原贵州省京剧团、贵阳市京剧院两家同城同艺术门类院团整合而成的贵州京剧院,成立于2008年底。贵州省京剧院成立后,通过竞争上岗等一系列改革,活力进一步焕发,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如今的演出预约已经排到了一年后。

  贵州省京剧院的红火是贵州文化事业兴旺的缩影。2008年4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以来,贵州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有力整合各类资源;目前,全省41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成功转企改制,走向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贵州省文化产业的总收入超过160亿元,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广电网络:

  抢跑行业市场

  2008年3月,贵州省广电网络公司破除观念、体制、技术、利益等坚冰,打破有线网络“散、乱、差、小”的困局,率先破解“广电第一难事”,实现一省一网,创造出全国广为借鉴的西部样本————“先整合运营、再资产重组”的“逆向操作模式”。

  长期以来,贵州省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期通工作“建设难,管理难,长效维护难上难”,如今借广电网络公司的资源整合效应,该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进程加快,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服务化水平大幅提升。贵州省已经先行一步,抢跑进入调整产业结构战略发展时期。

  去年,贵州省广电网络公司拥有有线电视用户318万户,实现了县级以上城市及部分乡镇213万用户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并启动了总投资20多亿元的全省广电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完成了3800公里干线建设,超过过去20多年建设的总和。

  在经营上,贵州广电公司打破以前单一的“我播你看”模式,转变到网络整合、数字化,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混合业态。今年,贵州省广电网络公司相继与毕节、安顺等地签署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战略协议,投资数亿元,计划在明年春节前实现288个乡镇“有线电视县到乡的联网,调频广播进乡镇响村头,有线覆盖与直播卫星覆盖的长效维护服务机制”三位一体的农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维护体系新模式。

  贵州广电网络公司总经理刘文岚告诉记者:“此举为全国首创,将让贵州省100多万农村群众提前看上、看好数字电视,听好广播。”

  贵州出版集团:

  变身市场主体 实现多方突破

  去年12月8日,拥有近20亿元资产的贵州出版集团注销事业法人资格,如期转制成为完全面向市场的自负盈亏的企业,职工身份转变为“企业人”。集团转制半年来,职工观念转变,市场意识增强,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多方突破。今年上半年,在纸张涨价、培训费用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仍实现利润5000多万元。集团旗下的11家企业开始大胆尝试多方面、多形式的对外开放与合作,不仅形成了文史类、旅游类、民族文化类、教育类图书出版的强势格局,还成功实现了数字出版、印刷、物资、房地产、经济型酒店、内外贸易、旅游等业务的多元拓展。

  资源整合给贵州出版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集团囊括了今年的国家三大出版奖项,有3种11本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同时在版权输出上也取得了较好成效。

  如今,贵州出版集团旗下各家出版社均有各自的精品图书,数字出版不断壮大。今年上半年,该集团推出的两种版本手机杂志,日阅读5万多户,下半年还将推出更多的手机出版产品,其数字出版平台也正在筹建之中。

  据了解,贵州出版集团已与该省部分高校达成初步意向,联合投资教育产业;集团还将和文化企业进行广泛接触和组合,向出版业上下游和相关产业延伸。如今的贵州出版集团正从分散的、传统的国有企业向一个规模化的现代出版传媒企业转变。


  

  贵州出版集团公司董事长许明告诉记者:“深化内部机制改革,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抓好股份制改造是今年集团工作的重头。”目前,集团正在为上市做准备。

  贵州电视台:

  改革带来大跨越

  家住贵阳市贵山社区的刘女士,每到晚上11点,就会锁定贵州卫视,收看《人生》栏目。每晚收看《人生》已经成为贵阳乃至其他很多城市市民的习惯。

  调查数据显示,《人生》栏目目前稳居贵州卫视收视率第一,在全国35个城市收视网省级卫视同时段排名前五,高于贵州卫视电视剧3到4倍。《人生》栏目还曾创下全国省级卫视第2名的贵州卫视收视纪录。

  这样的成绩,是贵州电视台近年来按照“事业产业分离、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制播分离”的原则,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新型文化市场主体的结果。

  去年6月,由贵州电视台注资1.2亿元组建的贵州省电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统筹管理贵州电视台电影、移动多媒体广播等产业投资项目,积极探索、推进电视节目生产制作的“制播分离”,用新体制、新机制创新节目生产模式,打造有影响力的视频内容提供商。《人生》栏目作为贵州省电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打造的第一个项目,完全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

  去年年初,筹建中的贵州省电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北京驰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生》的制作,贵州电视台向公司购买新《人生》节目,购买价格与节目收视率直接挂钩。为提高节目质量,公司还从湖南卫视引入一支制作团队,与贵州电视台原有团队整合,组成新的节目制作班底,员工薪酬与栏目收益紧密相连,多劳多得,按质取酬,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热情,保证了栏目的发展壮大。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贵州电视台迈上了快速发展轨道,在全国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去年,贵州卫视经营创收达6.2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全国覆盖人口7.55亿,居全国省级卫视第8位,并实现100%覆盖全省。

  贵州日报:

  发行市场化 党报改革实现新突破

  如今,远在黔西北威宁县的机关干部每天都能看到当天的《贵州日报》,而这张报纸以往送到威宁读者手中需四五天。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贵州金黔报业发行物流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12月,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发行中心正式剥离转制,由事业性的中心转为有限责任公司,由过去单纯的发行部门转换为物流营销企业,打造立足贵州、辐射全国的精细化物流服务体系。

  金黔报业发行公司在当地搭建的集征订、运输、投递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自办发行体系,覆盖毕节地区250个乡镇和办事处,使《贵州日报》在该地区的当天见报率由原来的8%提高到73%,报纸成为真正的新闻报纸。

  “新闻纸时效提速数倍,发行费用却与原来持平,而且借这样的发行物流配送网络,贵阳和毕节正在开展点对点物流配送、DM广告定点投送、旧报回收等经营,实现发行增值服务。”该公司总经理邓国超介绍说。

  通过转企改制,贵州金黔报业发行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完善和发展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显现出澎湃活力:使《贵州日报》以快速的投递时效、优质的服务质量获得了读者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在全省建成37个县级发行物流网点,初步形成书报刊发行和物流配送共同繁荣的发行产业格局。

  8月18日,总投资2.6亿元的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传媒研发基地正式开工建设。该基地建筑面积67788平方米,集多种现代媒体和多种文化创意产业形态为一体。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总计4小时近320万对开张的双面彩报印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