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著名编剧高满堂:写部《黄河儿女》为河南人树碑立传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17日   来源:东方今报

  7月2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到省广电系统调研,几次讲到电视剧创作问题,他表示,现在各个文艺种类从影响力上来说,电视剧的影响还是大一些,所以要抓电视剧,要依托河南的文化资源,拍摄还原河南人精神品格、展示河南人良好形象的电视剧。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组织,8月16日在北京举行了 “河南题材电视剧策划恳谈会”。时隔一个月,省广电局、河南电视台又特别邀请了国家一级编剧高满堂、军旅作家柳建伟、著名剧作家刘和平、国家一级编剧王丽萍、央视著名制片人林威来河南采风。昨晚,先期来到河南的著名编剧高满堂和河南籍著名作家柳建伟,做客河南电视台《对话中原》栏目。节目中高满堂透露,要为河南写一部《黄河儿女》,为勤劳勇敢具有开拓精神的河南人树碑立传,来彰显“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的河南人形象。

  【背景】

  要把“一古两今”思路具体化

  这些年,河南依托文化优势,在文学、戏剧、影视创作方面出了一批作品,如文学创作方面,河南本土作家这些年创作了不少好作品,现在正在向矛盾文学奖冲刺。

  而戏剧方面,也是我省的一个优势,特别是豫剧的创作,连续几届获得文化部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剧目奖等。但相对于文学创作、戏剧创作,电视剧创作相对是个弱项,也就是说,在全国能够叫得响、有大影响的剧目十分欠缺。

  为落实卢书记在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由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组织,8月16日,在北京举行了“河南题材电视剧策划恳谈会”。

  柳建伟、周大新、阎连科、刘震云、朱秀海、高满堂、王丽萍、周振天等我国当前文学影视界的10位重量级人物出席了这次恳谈会。

  共同探讨河南题材电视剧该怎么拍、拍什么,如何才能打造出在全国叫得响、有影响的河南电视剧。这次论坛后,形成了河南电视剧创作“一古两今”的题材规划。

  在这次论坛后,有不少“金牌编剧”对于这个规划都有想法和创意。这次,由省广电局出面,特别邀请五位影视界的“大腕”来到河南,进行为期三天的采风活动,来亲身体验河南的风土人情,把一些思路具体化。

  【谈作品】

  明年将是“高满堂年”

  2004年后,高满堂的作品进入高产期,《大工匠》、《闯关东》、《北风那个吹》等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作品。

  他坦言像《钢铁年代》、《家有九凤》等作品都很喜爱,但最喜欢的还是《闯关东》。他说,有的作品是从皮肤划过,有的是从头脑中闪过,“但这是一部从血液里流淌的作品”。

  “我最爱的却是《家有九凤》。”说到好朋友的作品,柳建伟表示,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家有九凤》中加上母亲就10个女人了,而且角色个个鲜活,写作难度要超过《闯关东》。“如果说《闯关东》难度是三级,《家有九凤》就是八级”。

  除了这些作品外,明年高满堂还将有五部作品与观众见面。比如反映鞍钢鏖战关东景象的《钢铁年代》将成为央视明年的开年大戏,《北风那个吹》续篇《雪花那个飘》、《中国故事》等作品都要相继面世。柳建伟戏称明年是“高满堂年”。

  虽然作品涉及范围广,但高满堂坦称自己写不来柳建伟的军旅题材,而且最欣赏他讲故事切入的角度。“对于电视剧的创作,无论题材的大小,我认为一要有意思,另外就是要有意义。”他说,有的人永远把有意义放在第一位。但柳建伟却能带观众先进入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最后再进入一个有意义的思想高度。

  而擅长写小人物的高满堂虽有“金牌编剧”之称,但他却最喜欢“平民作家”的称号。出身贫民的他,喜欢从平民的视角切入,用小人物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处长以上的官都写不了。”他笑说,自己只会写科级以下到平民百姓这些人物。“我愿写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写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如何挣扎,如何奋斗。”他坦言,写《闯关东》时完全可以写一个红顶商人当主线,但最终还是从朱开山一家写起。“因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一滴水见太阳”是他的创作方向。

  【谈印象】

  吃苦耐劳印象最深刻

  昨天已是高满堂第三次来河南。“第一次来是四年前,四年间郑州变化实在太大了。”高满堂说起对河南的印象,笑说很多地方已经不认识了。“说实话,我对河南不太熟,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农业大省的形象”。他在写《闯关东》时还专门了解了一下,其实河南的农业在全国都是处于领先地位,像鞍钢为共和国的工业作出大贡献一样,河南在农业方面也作出巨大贡献。

  就像柳建伟所说,河南产的粮食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十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是河南人做的。”而高满堂也提到,我国是农业大国,应该回忆一下在农业上走过的道路,从解放到互助组再到合作社、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到2007年中国取消了农业税,农民没有任何苛税,中国的农民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出来的,“在全国电视剧题材当中,能把这个题材拿起来的,只有河南”。

  正因为如此,也让高满堂觉得,如果创作电视剧的话,河南除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个优势外,农业题材的电视剧也是一个大资源。高满堂坦率地说,自己对河南人的了解多是从李佩甫、刘震云、周大新等河南作家的作品中了解的,“吃苦耐劳、具有开拓精神,是最深刻的印象”。

  【谈构想】

  要为河南写篇“大文章”

  卢展工书记曾盛赞河南人是:普普通通河南人,踏踏实实河南人,不畏艰难河南人,侠肝义胆河南人。对此,两位作家非常认同。而高满堂谈起昨天到黄帝故里的时候,更忍不住“破例”把写作计划提前透露。

  他说,要为河南写一部作品,叫做《黄河儿女》。主要写花园口决堤后,灾难面前许多河南人被迫四散奔逃,“要写他们在命运面前的不同选择。”高满堂说,河南人带着自身一些优秀的品质各奔东西后,与其他不同地域的人相交融的这个过程以及在流动过程中,所展现的河南精神都会重点展现。“如果说,写山东人的《闯关东》是一首诗,那么《黄河儿女》就是一首交响乐。”他说,河南有多少优秀的儿女,就有多少优秀的故事。他要为河南人树碑立传,写一部河南人的正史,写河南的胸怀、大情怀和奋斗史,让别人知道河南人是多么有魅力,多么可爱。“河南人是不畏艰苦,愈挫愈勇的,而且有前瞻性眼光的”。

  高满堂说,看了很多河南作家的作品,能从中感到河南人的机智、幽默和忠厚,但他认为这些都是片断式的,他想写出河南人的整体形象和精神气质。“需要一部史诗般的大作品,特别是具有震撼力的作品,来把河南人的精气神儿展现出来。”他说,要通过作品,把卢书记所说的河南人形象给树起来,“让全国观众重新认识河南人,认识到河南人独特的精神魅力”。

  高满堂计划下个月还要到河南采风,为期20天,第一步就是组织开个座谈会。“听大家发言后,对哪个感兴趣就直接跟他走了”。他要着重采访村民、村主任,包括主抓农业的有关领导。

  而柳建伟也表示,正着手准备写一部作品,主要反映改革开放后,河南人面临这种转变时的种种选择。听到这话,高满堂很兴奋:“那我是上篇,你是下篇。”两人当场握手约定,高满堂在作品最后会留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同时,老家南阳的柳建伟还准备为南阳“作部戏”。他说,南阳是玉之乡、地毯之乡,而镇平县被省里定为文化改革试验区,“可以写的东西有很多”。

  【谈创作】

  电视剧不能丧失原创精神

  在谈到电视剧创作时,柳建伟回忆起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我母亲特别希望能看到我写的电视剧在电视上播出。”但不幸的是,1994年他的母亲患了乳腺癌,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开始与病魔赛跑进行创作。而等到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出版时,母亲已在1997年去世,这让他特别遗憾,“拿到样书后,我就来到母亲的坟前,一页一页地烧给她”。

  听到这个故事,让高满堂很有感触:“任何好的文学和艺术都是来源于真实情感,来源于感动,这样才能出精品。”而目前国内的电视剧却是翻拍、跟拍成风,让人烦不胜烦。“看着很热闹,但不能真正留下来一些好东西。”高满堂说,当一部作品的来源是因为利益时,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失败了。

  让高满堂和柳建伟都比较忧心的是,偌大的电视剧市场中虽然频有亮点,但庸俗化、跟风化、模仿化的趋势也愈演愈烈,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跟中国电视剧的原创萎缩有关。

  “根源还是一些编剧创作不深入。”高满堂拒绝“宾馆文学”、“会议文学”、“空调文学”。他认为,一个有出息的作家,应是来自生活的,而闷在屋子里编故事,远不能真正带给人共鸣。“必须把身子沉下去,才会有惊人的发现,才能激发作家最大的想象力”。好的编剧不会凌驾于观众之上,而是放一个板凳,与观众一起坐上去。

  正因为如此,高满堂才会把采风当成做编剧最重要的一件事,当然也是一大乐趣。“生活会给你带来很多东西,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故事‘啪’就飞过来了,是你的不是你的,都朝你飞。”他说,在写《闯关东》时,他就是用这种方式,先采访后写作。
  而多写那些共和国不能忘记的人,为大家带来欢乐和希望的人,这也是两位作家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