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珠台经贸合作取得新成果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15日   来源:珠海特区报

  从1985年11月引进第一家台资企业珠海经济特区协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落户珠海后,我市的台资企业不断发展,台资在我市外向型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继香港、澳门之后的我市第三大外资来源地。目前我市累计批准登记的台资企业945家,投资总额30亿美元。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近50家,其中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有美星制鞋、长兴化工、联成、南科集团等12家。台湾上市公司在我市投资的企业10多家,炬力、及成、长兴化工、桥椿、光联通讯等5家台资企业成为2009年度我市的100强纳税贡献大户。台商在珠海投资和发展,为珠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子、石油化工、游艇制造业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珠海的产业结构。同时,台资企业给珠海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目前,珠海台资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管理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提供了就业职位共10万人。台资企业为珠海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及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年8月份,以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钟世坚为团长的广东省经贸文化交流团珠海市分团赴台湾参加“台湾·广东周”系列活动,广泛接触台湾各界代表人士,拜会老朋友,结识新朋友,跟踪落实了一批投资项目,推动了珠台经贸交流上新台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大陆的转移,两岸经济上的互补性和依存性愈加显现,随着明年1月1日ECFA的实施,两岸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珠海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重任,掀起了新一轮大发展的热潮,为加强和深化珠台经贸交流合作提供了可靠保障和广阔空间。

     为台湾同胞服务上新水平

     广大台湾同胞是联系海峡两岸的桥梁和纽带,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稳定力量,为改善两岸关系做了大量工作。台胞在珠海投资经营和生活,目睹和亲历了祖国大陆尤其是珠海改革开放30年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们用亲身经历向岛内同胞宣传祖国大陆的变化,为促进珠台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人民互信及维护两岸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珠海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于1993年成立,会员企业250多家。台商协会以“沟通政府,服务台商”为宗旨,充分发挥沟通政府的桥梁作用,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为会员企业提供及时的政策和信息咨询服务,维护台商合法权益,积极协助政府部门招商引资,以台引台,为推动珠台经贸交流合作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珠海台商协会热心公益,为慈善、赈灾、助学、敬老、扶贫等共计捐款1100多万元,在珠海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我市各职能部门,努力提高为台湾同胞服务水平,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合法权益,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重要事情抓紧办,帮助台资企业排忧解难、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近几年来,我市每年处理口岸过境台胞求助案件200多宗,台资企业涉及劳资纠纷、海关、税务、环保等案件20多宗,办结率达99%,使台湾同胞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对两岸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认同感。

     珠台交流合作上新台阶

     拓展珠台旅游市场。珠海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台胞进出大陆的主要通道,每年经珠海口岸进出的台胞达150多万人次。在两岸直接“三通”以后,我市依然是台湾游客的重要目的地。近几年每年在珠海过夜的台湾游客近80万人次,居全国前列。目前,常住珠海的台湾同胞近1万多人。自2008年7月开放赴台旅游以来,我市共计组织近3万人到台湾旅游,珠台两地旅游业界的合作关系紧密。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两地旅游业在客源互换、票价优惠、线路开发等方面加强合作,增加游客数量,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旅游市场。

     推动珠台农业交流合作。珠海市土壤、气候条件与台湾相似,非常适合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珠海金湾台湾农民创业园于2008年2月经国家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该园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试验基地、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台湾农业高科技人才创业基地。台湾的农业发展,在栽培技术、品种改良、科技创新、产业化经营、支持体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市以珠海金湾台湾农民创业园、斗门北部生态园建设为平台,加强珠台在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台湾精致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

     深化珠台高等教育交流。台湾高等教育发达,2300万人有100多所大学,中等职业教育也非常普及,台湾学校的办学理念兼容了东西方文化教育思想,专业设置比较贴近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我市大学园区经过10年的发展,已达到10所高校、10万在校生的规模,中等职业教育也在适应我市经济社会需求中得到较好发展。2009年以来,珠海地区高校分别与台湾中华科技大学等1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交流合作协议,今后要进一步深化珠台两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开展珠台高新科技企业合作。台湾高科技产业多年来快速发展,成绩显著。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已形成集成电路、电脑及辅助设备、通讯、光电、精密机械、生物技术六大支柱产业,其产出多年来一直占据台湾工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强。我市要借鉴该园区高科技化、社区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强大的科研能力、独特的创新机制、有力的人才支撑、高效的管理经验,加强与新竹科学园区、新竹科学园区产业同业公会和台湾其他科学园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邀请他们到我市参观考察、讲学授课、传授经验,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台湾高新科技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加大珠台宣传力度。珠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要充分利用实施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开发横琴新区和兴建港珠澳大桥等新一轮升温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台宣传珠海、推介珠海的力度。要加强珠台两地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采访报道我市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建设,增加珠海在台湾媒体的曝光率。要大力邀请台湾各界人士到珠海观光旅游、考察投资,亲身体验珠海优美的城市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增加珠海的吸引力。要充分利用拱北口岸的优势,在进出境通道、酒店、高尔夫会所等商务人士聚集的地方,放置珠海城市推广和投资指南等资料,以提高珠海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