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2010:数字出版元年发展瓶颈再思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15日   来源:光明日报

  

不久前,出版人路金波运作出版的《媳妇的美好时代》,首度尝试纸质书与电纸书同步首发。结果,按照电纸书公司与出版商二八分成的约定,他从电纸书获利数万元。“这一结果让我意外,几乎与一本销量一两万册的纸质图书获取的利润相当。

  【慧聪印刷网】不久前,出版人路金波运作出版的《媳妇的美好时代》,首度尝试纸质书与电纸书同步首发。结果,按照电纸书公司与出版商二八分成的约定,他从电纸书获利数万元。“这一结果让我意外,几乎与一本销量一两万册的纸质图书获取的利润相当。”路金波说,“我认为,两三年内,数字出版在出版业利润获取比率上将有大的改观。”

  路金波的故事是中国数字出版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发布报告——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已达799.4亿元,总体经济规模首次超过图书出版。从2006年的200多亿,到2009年接近800亿,屈指几年间,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释放出我国出版业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

  数字出版迎来世界浪潮

  2010年,被称为数字出版的元年。这个元年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就在上月,日本讲谈社副总经理近藤大介在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的发言也称:“2010年是日本电子图书的元年。今年6月的调查显示,53.5%的人表示“最近就会感受一下电子图书”,而在去年9月,这一数据只有33.2%。”

  而据了解,2009年起,美国跨国出版集团开始运用数字出版技术抢占未来大众市场的份额,以苹果ipad平板电脑为代表的多款阅读器投放国际市场;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类出版公司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去年从数字化方面获取的收益已超过50%……

  “未来数字出版领域将成为我国出版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战场。”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断言。

  数字出版成为世界出版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这也逼迫着中国传统出版业加速转型。

  “迫于自身发展的巨大压力,传统出版集团不再坐而论道、迟疑观望,纷纷转型涉足数字出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说。

  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也坦言:“如果说,在早几年,传统出版商对数字出版还多是观望,搞数字出版的多是硬件商、渠道商、网络商,但在去年,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出版商开始大举进军数字出版。这意味着数字出版真正有了内容支撑。”

  就在去年,中国出版集团的“中国数字出版网”工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信息化试点;安徽出版集团从教育入手,将开通“时代”网上教育平台,推出第一份教育类手机彩信报;陕西出版集团与国家图书馆签署协议,着手建立中国版本图书馆,这将是国内最权威、最完整的音视频资源数据库……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统计,2009年,数字出版产品中,数字期刊收入6亿元,电子书收入达14亿元,数字报(报纸网络版)收入达3.1亿元,网络广告收入为206.1亿元,手机出版产值则达到314亿元。

  当我们回顾中国数字出版短短几年的突飞猛进时,不难发现,过去几年,正是世界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关键期,而在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

  转企改制为广大出版单位带来了活力,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海外拓展,资产规模的壮大让出版企业有了更新发展的基础与自信——正是在出版业日益广袤肥沃的土地上,数字出版之花才绽放得如此绚烂。

  

  数字出版面临发展瓶颈

  正因为元年,所以一切才刚刚开始;正因为年少,所以欢笑常与烦恼、深思相伴。

  2010年6月,中华书局和汉王科技因版权之争对簿公堂,中华书局指责汉王电纸书(国学版)预装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侵权。汉王则喊冤不迭,辩称是通过国学公司获得的作品授权,已经为这些内容支付了版权使用费。

  这场国内最大的电子书厂商和百年老社之间的版权纠纷,并非孤例。电子书的战场正在从终端设备转向内容服务。版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出版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

  就在汉王陷入版权争议之际,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等出版商纷纷推出旗下自有品牌的电纸书,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正式进军电纸书。顶级较量的跨界竞争已经开擂……

  “毫无疑问,未来的竞争一定是内容为王。”汉王科技资源运营部总经理陈绍强说,“我们尊重内容提供者,愿意为版权付费,但要知道该把钱付给谁。”

  中华书局法务部主任任海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著作权不同于专利权、商标权,随着改编、翻译等会不断衍生出新的著作权,数字出版商有意识要寻找著作权的权利人,但是在寻找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判断。”

  北京大学数字版权研究基地主任张平表示,在作者、内容服务商、平台运营商和终端厂商之间,打通版权利益途径,数字出版才能走上大道。

  中华书局—汉王诉讼案将如何收局,目前还难以判断。但业界人士均表示,如果不加重视,未来,诸如此类的版权纠纷将会越来越多。

  在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张洪波看来,阻碍数字出版发展的,除了版权授权混乱,还有标准的缺失。“目前数字出版准入门槛模糊,内容良莠不齐,应加强标准化建设,避免将数字出版变成生产和传播盗版的空间。”张洪波说。

  专家们表示,数字出版在产品内容与种类上形成了规模,但还远没有形成经济规模;传统出版单位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长期集中在内容业务方向上,对技术的研发投入和积累都非常少。

  数字出版如何持续发展

  “这些问题既有思想观念层面上的,也有涉及体制机制深层次的矛盾,都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认真加以解决。”孙寿山说:“我们要知难而进。”

  “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内容平台小而散,远不能满足需求的现状,这是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关键所在。”孙寿山表示,当前首先要推动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建立,打造面向全社会的开放、透明、版权保护机制完善、商业模式清晰的大型综合数字出版物投送平台。

  其次,要建设数字化转换加工基地,尽快实现存量出版资源的数字化。同时,加大数字内容资源数据库建立,集中供应,统一管理,提高传播和供给能力。

  孙寿山透露,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研究,对参与数字出版与数字传播的企业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将数字内容出版企业、数字化内容加工企业、数字化内容投送、传播企业的性质区分开来,分别授予资质。

  将数字化内容加工企业、数字化内容投送、传播企业纳入管理工作。

  据了解,目前,新闻出版总署正力图从法律法规层面破解难题,《出版管理条例》、《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正在修订中;《手机媒体出版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学出版服务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将加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