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长春工业:转型升级 铿锵前行(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14日   来源:长春日报

我市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光电信息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长春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离不开工业经济的支撑与拉动。长春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2008年的3600亿元,到2009年的4400亿元,再到今年的突破540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长春工业经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步履铿锵,走出了一条调结构、转方式,稳健向上的曲线,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经济支撑作用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间,长春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增长显著。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将突破5400亿元,是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速超过20%。“十一五”期间预计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886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0.9倍;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预计实现1388亿元,是2005年的2.9倍,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0.8%,较2005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2009年,全市工业完成税收248.4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8%,工业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结构得到调整,产业规模进一步增强,重点培育发展了轨道客车和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产业,七大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预计达到96%。2010年,汽车产量将突破150万辆,实现产值较2005年增长1.8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8%提升到14%;轨道客车产业实现迅猛发展,产值突破100亿元,是2005年的3倍,全市三大优势产业的支撑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先进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较强科技优势,具备了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规模、潜力和后劲。新兴业态——生产性服务业方兴未艾,2009年,仅软件服务业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对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市场开拓能力、核心竞争力、推动两化融合形成了有效支撑。全市以优势产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生产服务业为补充的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工业投资大幅增长

  积蓄了巨大发展潜力

  “十一五”期间,全市突出“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了汽车产业开发区、轨道客车装备产业园、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长春光电子国家产业基地、长春国家汽车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引进了通用、丰田、帝斯曼、兵装、中航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央企,规划建设了一汽-大众和一汽轿股扩能改造项目、高速动车组、年产100万吨化工醇、启明汽车电子产业园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2010年,全市工业投资预计完成1400亿元,是2005年的5.5倍,“十一五”期间,预计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26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倍,年均增长40.6%。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截至2009年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拥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50家,较2005年增加14家;搭建了光电信息产品技术服务与检测、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等9个技术平台和省、国家及国际认证的实验室43个;组织实施了高速列车系列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一汽技术中心乘用车研发基地等416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累计攻克秸秆质化工醇、大功率激光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户外高清晰LED全彩色集成三合一显示技术等重大关键共性技术116项,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项目814个,拥有发明专利470项。“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企业累计开发重点新产品超过3000种,预计实现新产品产值830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同时,全市共培育中国名牌产品5个,省名牌产品23个,中国驰名商标11件,省著名商标141件。

  工业节能减排力度加大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水泥行业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全部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先后淘汰170万吨落后生产能力,产品能耗降低47%。2009年,全市工业削减化学需氧量10631吨,削减二氧化硫8885.8吨,分别超额212.7%和48%完成任务指标。从2005年至今,化学需氧量(COD)累计削减38967吨,二氧化硫累计削减18838吨,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164%和120%。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23%。“十一五”前四年均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

  “十一五”期间,我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截至2009年,全市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比例由2005年的36.2∶63.8调整到24.3∶75.7,非国有经济比重提高了11.9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年末的16.5%提高到2009年年末的27.4%;外资企业产值占比由2005年年末的43.6%提高到2009年的46.7%。民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力量。2009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217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实现增加值1164亿元,是2005年的1.9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2044户,与2005年相比增加1514户;上缴税金110亿元,是2005年的3.1倍,上缴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6.9%,较2005年提高了7.9个百分点。

  工业园区建设加速

  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形成了南部新城、西部新城、北部新城、西南工业区、长东北先导区的空间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了120平方公里的汽车产业开发区、51平方公里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61.3平方公里的生物质化工产业园。截至2009年年底,全市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达到22个,特色产业园区56个。全市开发区新增建成区面积54.21平方公里,完成80.8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36亿元。全市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已成为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先进生产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重要增长极。

  两化融合取得积极进展

  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09年,全市约55%的企业建立了企业网站,树立了8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单位和7户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市在信息技术与企业设计和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信息技术与服务业、信息化与企业经营、信息化与资源和能源供给体系等5个方面实现了有机融合。同时,全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会信息化等方面取得较快发展,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15900皮长公里;构建了19个市直机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已发展到近20家;搭建了覆盖全市318个社区、117个社区医疗机构、142个街道、社保工作站的基础网络平台,实现市、区、街道及社区的四级联网,全市基本形成了全方面、全覆盖、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