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举行的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王传福,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腾讯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作为为深圳特区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业家代表讲话。
不难看出,王传福、马化腾代表着新能源、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傅育宁是中央国企代表,而李嘉诚则是香港企业界的代表。通过他们,我们可以看到招商局等央企在特区的开拓创新精神,深港正深度合作打造“双子城”,而新兴产业将是未来深圳发展强大的驱动力。
深港合作
昨日,在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李嘉诚作为唯一的香港企业家代表发言。
他表示,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动力火车头,也是国家30年变革的精彩缩影,在此,多少人默默地贯彻落实政策,多少人投入资金苦心经营,多少人付出辛勤的汗水,香港与深圳山水相连,互通的优势让深港成为了“密切合作伙伴”,共谋发展。他说,目睹越来越多的世界企业落户深圳,看到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改善,国民的生活、和谐的生态日益被重视,且良性循环,将是解决“先锋之城”绵延不绝的动力,置身顶尖“国际大都会”行列指日可待,一定会为民族进步提供更多的动力。
在粤港合作中,深圳是当之无愧的“桥头堡”。
港资企业占在深外企逾50%
作为知名香港企业代表,李嘉诚经营的香港长江实业早在1993年就开始了在深圳投资的步伐,那时的深圳东部海滨还只是一片荒滩。
1993年10月,盐田港集团的前身深圳冬鹏实业与香港李嘉诚属下的和记黄埔盐田港口投资公司合资成立盐田国际,投入60亿元开发、经营盐田港一、二期集装箱码头。国际海运业巨头COSCO和马士基也随后加入其中。20年的发展让这个昔日海边不毛之地成了年吞吐量1200万标箱、拥有近20个泊位的大型现代化港口,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爱玛·马士基”号也曾拜访这里。
目前,盐田港已成为全国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单一港区,远洋集装箱班轮密度仅次于新加坡、上海和香港,位居全球第四。而正在建设的三期港区又将为盐田港带来更多的泊位和更高的吞吐量,盐田港拥有更远大的未来。
从整个上世纪80年代,深圳利用香港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大举北移的机遇,以便利的地理条件、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中央赋予的特殊灵活政策等吸引港资企业,使深圳成为香港投资的最主要地区,并形成“前店后厂”的合作格局。时至今日,港资企业在深圳外资企业的比例超过50%。
前海:深港合作“新引擎”
8月26日,国务院为深圳特区30周年生日送上“大礼”——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并寄望该规划的实施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前海,由此被人们认为是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和最高端产业的聚集区,前海被视为“特区中的特区”、大珠三角的“曼哈顿”,深港合作的新增长极、新引擎。对于前海的定位,市长许勤曾形象比喻:“深圳利用前海,可以走向国际,香港利用前海,可以走向内地。”
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更指出:“30年前,实行改革开放,开发蛇口工业区没有任何经验可循,靠的是创业创新精神;如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发建设前海还是要靠创业创新精神。”前海将承接“蛇口精神”,续写蛇口当年的豪迈与传奇。
按照规划,前海将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在全面推进香港与内地服务业合作中发挥先导作用”。
未来的前海定位是“四个区”,即深港合作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结构调整引领区。它将重点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科技及专业服务、通讯及媒体服务、商业服务等六大领域。
对此,市长许勤曾如此描述:“到2020年,前海的区域经济总量将会达到1500亿元,我也期待前海能成为全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模范。”
河套:将成高等教育“试验田”
在深港之间还有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深港河套地区。今年4月签署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河套地区被列入“重点合作区”。根据协议,河套地区将“探索建立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管理机构,建设以高等教育合作为主,辅以高新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产业的跨界人才培育与知识科技交流区”。
这是一块所有权在深圳辖区却由香港管理的“特殊地块”。近年来深港政府在联合开发这片独特土地上兴趣日浓,河套开发成为热门话题。深港政府、学者和民众都曾经发生过热烈争论。
最后,调查结果显示,两地学术界和居民在高新科技研发、高等教育、文化创意产业、医疗设施及生物医药业方面达成高度共识。而制造业、住宅小区、会展业等项目因存在污染、无独特价值等原因,而遭到普遍反对。
按照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的计划,由深圳方面负责的《落马洲河套地区邻近范围C区规划综合研究》和港方负责的A/B区规划综合研究,已经启动,预计至2011年10月底全部完成。该规划将就土地规划、道路交通接驳、公共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环境影响评估及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河套地区的开发提供配套服务。
莲塘/香园围口岸:深港“新通道”
随着深港人流物流激增,粤港联系愈加频繁,深圳沟通两地口岸的通关能力已显得不足,大量的跨界交通从城市中心区穿越,导致口岸交通与城市交通相互交集,造成严重交通拥堵,也降低了口岸的服务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新建一个能承担起深港口岸交通运输功能的口岸成为深港两地迫切的需求。莲塘/香园围口岸建设成为深港拓展东部口岸的有效方案。2008年9月“港深边界区发展联合专责小组”第二次会议,正式同意兴建莲塘/香园围口岸。
据了解,拟建的莲塘口岸,选址位于现有的文锦渡和沙头角口岸之间。在香港境内,口岸在打鼓岭区域内,附近有香园围等多个原居民乡村;在深圳境内,口岸在莲塘区域内,紧邻西岭下村的南面及东面。
新口岸将采用现在一般港深陆路口岸所采用的“两地两检”运作模式,即深港的口岸设施将在各自的行政边界范围内布设。根据规划,莲塘口岸将会提供各种车辆包括货车、巴士和私家车所需的出入境检查通道、查验场地、缓冲停泊和上落客的设施。
根据计划,该口岸将不迟于2018年落成启用。
两地合作创新金融改革
深港合作中还有一大焦点是金融。在国务院批准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深圳要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为国家金融改革进行先行先试,深港金融成为其中要义。
市金融办有关负责人曾表示,依托深圳前海,可率先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积极试行人民币有限度的自由兑换,探索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路径及风险防范措施。
而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秘书长王守仁也表示,推动“深港创业板互动”将是未来深港融合、深圳吸引香港高端金融服务业来深的“突破口”。王守仁指出,未来内地的创业板应该与香港创业板互动,实现深圳创业板的企业可同步到香港上市,形成创业板H股。而随着红筹股的回归,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境内外不同的法律制度,香港可作为红筹股从国外回归的“中转站”。
“深港两地三十年来互动频繁,形成一种互补经济体系中的‘双子星座’,既保持相对独立性,又通过协作促进两地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说,“两者可共同成为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制造业中心、商贸中心和旅游中心,通过经济以及社会管理等各层面的衔接,实现共同发展,在实践中证明‘一国两制’切实可行。”
新兴产业
王传福、马化腾、任正非等深圳科技创新发展的标杆性人物,他们不仅代表了深圳过去30年来之不易的热血辉煌,更引领着深圳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而这将是深圳再造辉煌的引擎。
当“经济总量达到较高平台、经济内生动力和后劲不足”成为了深圳人必须正视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中的第一条时,处于而立之年的深圳选择在产业化上先行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创新城市的竞争力,为实现未来发展蓝图“破题”。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