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水厂改制、公交民营、燃气私有等等已成为老百姓司空见惯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外资和民营资本在这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和公用事业项目特许经营形成了公权市场,并不意味着政府公共职能的改变和弱化。”昨日,中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在珠海文化大讲堂开讲 “公权市场”。
徐宗威明确表示,公权市场已经客观存在,对涉及社会公共权益的经营项目,一方面政府必须保留调整、变更、直至终止合同执行的权力,以维护公共权益,避免发生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一方面需要保护承租者和投资者的资产安全和合理经营权益,以实现鼓励民间资本更加大胆地参与公用事业的投资和经营。
公用事业不能“一卖了之”
在开放市场的过程中,怎么更好地体现政府的公共职能?改革之后,政府把这些项目交给民营企业去做了,政府还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徐宗盛表示,不管市场怎么发展,改革怎么深入,政府的公共职能不能削弱而只能强化。第一,政府应制定市政公用事业发展规划。企业在运作市政公用事业时,往往只关注企业的利润和眼前利益,政府应对城市供水、燃气、垃圾、交通等制定近期和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第二,建立公共财政,确保市政公用事业必需的投资。第三,政府加强特许经营项目的运营监管,政府出让的是经营权,但绝不能“一改了之”、“一卖了之”。
“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永远是政府的公共职能。”他举了一个公共交通领域的例子:湖北十堰市政府曾将公交经营权特许给一家民营企业做了4年的时间,其间连续发生了4次罢工。这其中原因当然很复杂,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政府的公共职能没有发挥出来。原来签好合同每年政府财政要提供事业性补贴600万元,但是这笔钱始终没能到位,这给当地公交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提供事业性的补贴、公益性的补助,这是政府的责任。钱没到账,企业就没有充足的财政支持,经营就发生了困难。很多地方政府有这样的认识:事情交给民营企业了,政府就没事了。不管是自来水厂也好,管道燃气项目也好,垃圾处理也好,只要有民营企业做了,政府就松了气了,总算是卸了包袱了。这个思想是不对的。所以,我认为在开放公共服务市场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切实履行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这样做的目的,最终还是要保护好社会公众的基本权益。
保本微利转向收支平衡
在公用事业转让定价的问题上,在经营权的转让中有没有给企业定价的权力?比如说目前广受关注的自来水提价的问题,大家都担心水务经营权的转让,在很高的溢价转让之后,如果提出提高水价,这个价格怎么界定?这一方面是社会公众的担心,另一方面也涉及企业的回报。
徐宗威说,需要研究合理、公平地确定合作者的投资回报,在政府做投资主体的同时,仍然要积极地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根本的问题是保证他们的投资利益,但是如何保证利益?投资者的利益水平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
徐宗威表示应该从以往的保本微利转向收支平衡。“什么是保本微利呢?5%是微利,3%也是微利,10%还是微利,因为相对于15%不还是微利吗?所以保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水平,我认为应该控制在社会的资本的平均利润率水平,不能超过这个水平,超过这个水平就意味着损害社会公众的权益,我觉得应从保本微利这个原则发展到收支平衡。
什么是收支平衡?就是一个供水项目,你的经营成本、投资的成本、员工的收入通常都算作你的支出,你通过水费得到的都算收入。如果一个城市的供水项目,比如说你的总支出是两个亿,你通过水费可以收到一亿两千万,那么另外八千万政府应该补贴。投资者合理的支出里面,就是要算你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
■记者提问
水价不透明导致涨价受质疑
记者:2002年3月出台的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供排水城市管网首次对外资开放。最近,多省份酝酿上调水价,老百姓对此质疑不断,也有舆论指出,是外资操纵推高水价。公权市场如何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徐宗威:从企业来讲,不管是外企还是民企、国企,都应该增加成本的透明度。现在很多公用产品的生产,涨价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涨在什么地方你得说清楚,现在恰恰很多时候讲不清楚。比如目前水价的构成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源水价格,约占价格的20%;二是运营成本,包括净水成本,管网的输配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约占价格的70%;三是税费,约占10%。到底哪一块成本提高了,没有人来说明,缺乏透明度。
■人物简介
徐宗威,现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规司副司长,中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专家。长期从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中国建设报》开辟和撰写“市政特许经营专栏”,深入分析了中国市政公用事业实行特许经营的地方实践、政策方向、融资风险、政府责任、经营方式、合同谈判等问题。出版《公权市场》等著作。
■名词解释
●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权是指有权利当局授予个人或法人实体的一项特权。特许经营是特许人和受许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受许人的经营是在由特许人所有和控制下的一个共同标记、经营模式和过程之下进行的,并且受许人从自己的资源中投资其业务。
■现场互动
特许经营权转让不是肥了政府
观众提问1:特许经营权溢价出售,政府获利实际上提高了百姓的支出成本?中央为何不反对?
徐宗威:特许经营权有偿转让,不是肥了政府,是替政府把老百姓该收的钱收回来了。有些公交线路确实赚钱,不是经营者的管理好坏,是线路决定的,这个收益应该归社会公众所有,政府代表社会公众通过经营权的转让把这笔收入收回,不是说政府为了赚钱或是怎样。
■观点
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三代价
徐宗威表示,无论在体制、理论还是实践上,中国的供水、污水处理等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是也付出了代价。
“社会公众用于支付公共产品的负担大大提高了,比如水价涨幅在过去的10年当中,提高了接近10倍。”在谈及广深高速时徐宗威表示,广深高速由一家香港公司投资,总投资大概在100亿元,于1993年通车,但据交通部门 统 计 自2000年之后车辆通行量达20万辆,每年可赚三四十亿元,而且还可以继续收10多年。“这条高速公路当时如果采取企业债券或是项目债券的方式,我们何必让老百姓掏这么多钱。”
第二个代价,国有经济在市政公用事业当中的股权比重大幅下降了。
第三个代价,社会公众对政府的公共职能的置疑提高了。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