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很长时间以来,演员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舞台上高温的炙烤,殊不知,传统的光源不仅“烤验”着演员,更不符合时下所倡导的环保理念。就在绿色、低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之时,京城剧场也在悄然向这种生活方式靠拢。9月18日晚,当尚长荣、叶少兰、杨春霞、李维康、陈少云等名家登上长安大戏院的舞台时,将发现扑面而来的热浪以及几万瓦的灯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舒适、低碳、节能的冷光照明。作为全国第一家“LED绿色照明示范应用剧场”,经过光源改造后的长安大戏院将在不损失舞台效果的前提下,为舞台照明走向低碳生活作出示范。
据悉,经过市文化局、市科委与有关科研部门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和改造,长安大戏院舞台剧场及办公区域均已更换为LED绿色环保光源。据长安大戏院总经理赵洪涛介绍,“这些光源使用过程中将不产生污染,使用寿命也长达3万至5万小时,是原使用卤钨光源的近200倍。维护费用较早前也大大降低,耗材费用甚至降低90%以上,配套电缆和空调的初建费用也明显下降,综合节能80%。改造前,演出中舞台灯光直接照射温度达52度,而改造后仅为10度,以前一年的舞台灯具用电量为50万度,现在仅有9万度。”
与像长安大戏院这样的老牌剧院进行节能改造相呼应的是新兴剧场在设计之初便引入的环保理念。位于世贸天阶的大隐剧院不仅建筑材料均采用了防水、隔热的非挥发性环保涂料,减少了甲醛的排放和污染。所有灯光都采用节能LED灯,公共区域还采用了智能循环水控系统,剧院两侧的金属丝网墙设计在有效吸收中高频声波的同时还具备了出色的保温隔热功能。此外,剧院的地板式智能空调还迈出了向生态建筑进化的一大步,先进的系统能把室外鲜氧输进来,始终保持室内“呼吸”系统畅通。因而剧院不再需要随时都开放空调设备,最大程度上起到了节能减排的功效。
而坐落在朝阳区定福庄传媒走廊的1919小剧场,则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绿色环保的理念。该剧场所在的空间是建于1919年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而剧场的前身大礼堂曾经是整个大院的标志建筑,当年梅兰芳先生曾数次到此献艺。怀着对历史的崇敬,同时也本着环保节约的理念,即将于9月中旬开张的1919小剧场的外观完整保留了建于1958年的苏式建筑面貌,而内部设施则在充分保存其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的改良。在避免重复施工引起材料浪费的同时,也完整保存了这座剧场所承载的文化积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