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印度出版人畅谈两国未来的交流合作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3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慧聪印刷网】从主宾国参展主题探索中间道路,到印度展台上随处可见的宣传语“在印度,一切皆有可能”,印度主宾国活动主办方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着与中国的联系和友谊,暗示着印度出版与中国出版合作的广阔前景。

  的确,中国和印度有着太多的相似。同样拥有

  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同样是世界人口大国;在国际出版市场上举足轻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出版国,印度是世界第七大出版国(第三大英语出版国)。但是,当这样两个“超级大国”相遇时,能否碰撞出火花?

  看好市场与合作前景

  8月30日,第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当天,承办此次主宾国活动的印度国家图书托拉斯主席毕班·钱德拉告诉记者,以主宾国身份参加国际书展的最大好处在于,能让印度作者的图书在外国出版。印度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俄罗斯莫斯科国际书展上做过主宾国后,一些作品已经走进这些国家的图书市场。他说,印度一家科学艺术类出版公司,几乎每年都来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效果很明显,一直有书在中国出版,公司获利不小。但毕班·钱德拉也强调,不要看一时的版贸数量,主宾国活动的影响可能会在今后发挥更大作用。

  为了迎合中国读者,印度围绕探索中间道路的主题,展示了3类图书:佛教图书、有关尼赫鲁的图书和泰戈尔的有关作品,它们都与中国文化中有着较高地位的“中间、中庸”有关。在印度展区,主办方原样复制了尼赫鲁的书房照片、书桌等,设置了佛祖释迦牟尼以及尼赫鲁、泰戈尔的雕像复制品。印度国家文学院还带来了他们出版的《鲁迅文集》,这本书已被其译成24种语言。

  在各种交流场合,印度出版人都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印度国家文学院副秘书长拉克史·古马尔·沙尔马告诉记者,两国都有很多优秀作家,希望中国出版社多出印度图书,也希望翻译更多的中国图书到印度。他说:“如果中国出版社希望引进出版印度图书,我们也会资助翻译费用。”翻译费用的标准是1个字两卢比(卢比对人民币汇率约为7∶1)。印度出版商联合会名誉秘书长兼阿比纳夫出版社社长萨蒂·马里克也说,印度大众图书市场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需要唤醒它,给予它应得的地位和身份。在印度,刚刚脱盲的成年人必定会阅读并购买各类图书,市场规模难以想象。据他介绍,印度作者与出版社正在考虑出版取材于印度其他语言的图书。他说:“印度出版社期待与其他国家出版社开展合作出版。”

  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

  也许在其他时间,印度展区有很多前来洽谈的身影,但9月1日下午,记者看到部分印度参展商已经开始卖书,一家印度参展商不知道什么原因干脆提前撤摊,展架上空空如也,其他展位上的人也不是很多。

  为什么市场反应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热闹?拉克史·古马尔·沙尔马认为是缺乏畅通的渠道所致。他说:“只要给我们一本书,就可以译成24种语言,但最大的困难是找不到好的机构买书。”需要有人帮助联系,比如代理机构。作为一家政府所属的出版机构,印度国家文学院每年出版图书400种左右,输出版权一两本,是印度唯一以24种语言出版的公司。该机构资助出版最好的小说、诗歌、戏剧和批评文学,对翻译费用亦会给予一定资助。

  

  另一位受访者则认为,语言障碍减弱了买方和卖方的交流兴趣。慕思斯拉姆·马诺阿尔拉尔(私营)出版公司市场总监维克拉姆·詹恩说,中国市场如此巨大,我们要设法拉近与中国读者的距离,看来学会中文才能使生意有较大突破。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出版机构主要出版历史、文学、艺术类图书,每年出版100种~150种图书,多数为英文,约有50种书输出到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但也有一些中国出版人反映,印度英语口音太重,听不太懂。

  印度图书市场情况太过复杂,也许是令中国出版单位没有表现更多热情的另一因素。据萨蒂·马里克介绍,印度有1.6万多家出版社,多数为私营企业,他们使用24种语言出版9万种图书,以满足这个多语言国家的需要,其中18种语言的发展较为完善。

  英语和印地语为印度的官方语言。拉克史·古马尔·沙尔马说,印地语的图书最好卖,孟加拉语图书也不错。“英语不是我们自己的语言。”他拒绝评论英语书的市场情况。语言的多样,使得出版物的销量受到一定影响,定价也相应较高。维克拉姆·詹恩告诉记者,在印度,最好的历史、文学类畅销书也只能卖到1万册,一般图书销量达到250本就可以保本。记者在展场看到,印度图书的定价确实比中国图书高出不少,一本200页左右的普通硬壳书就要360卢比(约合53元人民币),而同样厚度的中国图书会更便宜,而且用纸和印刷会更加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