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才能激发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文化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文化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律的科学把握,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和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的文化发展趋势,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从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到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再到党的十七大号召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建设蓬勃发展。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高度自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刻把握。
在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愈益旺盛,并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新特点,不仅给我国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际文化领域的斗争和合作日趋复杂,在给我们的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机遇的同时,也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我国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展,我国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条件和体制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原有的文化体制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不相适应,与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运用的新潮流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日益健全和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矛盾的多发凸显的新环境不相适应。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才能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