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珠三角最省钱黄金绿道网了。”在近日斗门区举行的一次绿道体验活动中,一位中央媒体驻珠记者感慨说。
截至目前,全长约28公里的省区域绿道4号线斗门段已基本建成贯通。在为期近半年的规划建设中,斗门区坚持“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因陋见巧”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人文景观,做到不征地、不拆迁、不砍树,初步建成了“质优价廉”的黄金绿道网。
因形就势:郊野型绿道“质优价廉”
省绿道4号线穿过中山市后从西沥大桥进入斗门区,经行灯笼山水乡、黄杨山、王堡水库、金台寺、斗门古街等著名旅游景点,穿越稻田山林、学校村庄后,止于御温泉,总长约28公里,是我市首条郊野型绿道。
据了解,自今年3月动工以来,斗门区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及时预拨部分资金到各镇和区绿道办,列出工作台账,并专门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截至目前,省道4号线斗门段已建成贯通,其中最先贯通的黄杨花坛至御温泉路段两侧的驿站也已建成,并开始提供自行车出租服务,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体验游玩,而沿线村民也看到商机,开始在路边售卖饮料水果。
记者日前骑车体验时发现,该段绿道因形就势,基本沿着山边、田边、水边修建,道路两侧红花绿树、稻田果林、小桥流水,静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令人目不暇接。
斗门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斗门绿道网的建设做到了不征地、不拆迁、不砍树,有效降低了工程量和建设费用。该区还将绿道建设与农村机耕路改造、村容村貌美化工程等有机结合,并在道路沿线预留空地,兴办农家乐、游乐场等项目,为广大农民带来实惠。
因地制宜:
三镇绿道各具特色
省道4号线斗门段途经白蕉、井岸、斗门等3个镇,而三镇的绿道建设也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其中,全长12公里的白蕉段重点突出田野风情,途经的新沙村、东围村、白石村,绿道选线基本为沿着河岸修建的旧有村道,大部分地段都已有生长多年的高大树木,景色宜人。由于是旧有村道改造,考虑到水产运输需要,以及耐用性和防水等因素,大部分路面的施工弃用沥青,改用彩色混凝土路面,结合白蕉水乡特色,翠竹衬绿杉,形成了独特的大沙田滨水景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