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空潭泻春 古镜照神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23日   来源:吉林日报

▲八大有此章法也(中国画) 李 巍

▲朝露(中国画) 李 巍

▲紫蟹(中国画) 李 巍

▲清气(中国画) 李 巍

▲唯有杜康(中国画) 李 巍

▲野卉静无声(中国画) 李 巍

  2010年秋,《荣宝斋画谱·李巍卷》出版了。《荣宝斋画谱》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是国内少有的一直坚持学术性和高品位的美术刊物,因而也是中国画界极具典范性和权威性的出版物。荣宝斋出版社依靠实力雄厚的资深专家团队严格把关,保证每一本《画谱》收录的都是经典之作、每一本《画谱》都能够成为经典,目的就是要真正传承中国画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艺术精粹,让专业美术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认识名家,了解名家,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发扬光大。也正是如此,薄薄的八开本的《荣宝斋画谱》出版的现代画家专辑少之又少,所选名家必是艺林翘楚,所选作品必是超尘拔俗。因此,对画家来说,出一本《荣宝斋画谱》即是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对其艺术地位的高度肯定。李巍先生是吉林省第一位出版《荣宝斋画谱》的画家,东北三省乃至全国的现代画家中获此殊荣者也是寥寥无几,其作品的艺术品质和艺术影响力可见一斑。

     李巍先生大学时是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的高材生,在校期间其作品《白宫村》就入选了首届全国青年美术工作者美术作品展览,获国家文化部二等奖,并入选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作品展。李巍先生初次被中国画感动是偶然见到了周铁衡的画作。周先生是齐白石的弟子,在沈阳做中医,画得一手好丹青。李巍先生之前见过的中国画大都陈腐守旧,程式化且没有生气,周先生的水墨花鸟让年轻的李巍先生看到了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和美感。许是命运刻意地安排,李巍先生在大学毕业时遭到错误批判,谪充甘肃二十一年,却因此结识了齐白石的另一位弟子韩不言先生,从此跟中国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韩不言先生本是苦禅大师的学生,后由苦禅大师推荐给白石老人做学生,所以得到了白石和苦禅两位大师的真传。跟随韩不言先生学画让李巍先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开始关注中国画深含的中国哲学思想。后又在苦禅大师的引导下学习《周易》,终于悟得“天地变通之大法”,可以“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了。在西北的二十一年,是李巍先生潜心研究中国传统笔墨技法、体悟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品格的二十一年。从西北回到东北,先生已近知天命的年纪,但获得新生的艺术生命才刚刚开始。

     回到东北后的李巍先生很快就在画坛崭露头角,先是油画作品在省里获奖(这是先生本来的专业),之后作为吉林艺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的李巍先生开始以他的大写意花鸟渐露锋芒,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已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画大家了。

     李巍先生在《周易》和《庄子》中悟得中国传统文人画之要理,体会到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对画家而言亦是如此。李巍先生在困境中能静心修炼,可见其秉性的淡泊豁达,洒脱超然。先生“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笔墨朴厚,率真豪放,没有矫饰造作,不为笔墨而笔墨,画的是真性情,是对生活的真热爱。所以《唯有杜康》的老虎不孤独不凶悍,悠然散淡、温和亲切;《清气》和《淡香》的荷花随性质朴、古淡天然,没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反而更加韵味悠远。李巍先生牢记白石老人的教诲:用传统技法画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东西,故几十年速写本不离身,不懈地深入生活,所有的创作皆有写生依据。先生学养深厚,诗书画印相得益彰。刘大钧先生说李巍先生的画几乎件件都是“逸品”,除了天性的淡然宁静,也是先生几十年执着地深入研究学习传统的结果。所以,李巍先生的画厚重也好,清幽也罢,无不透着自在闲适、天真率性、亲切淳和,“即使片草、枯枝也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也令人陶醉”。

     李巍先生评价自己的画是“不新不旧,不前不后”,意思是虽然自己师古不泥古,但也并无太多超越。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先生的自谦之辞。先生师承齐派的“一笔墨”,在“似与不似之间”戛然独造,自成风格。先生在书法中寻找构图灵感,惨淡经营,立意深远。先生的画,朴拙中透着奇巧,厚重中透着清逸,有着鲜明的东方艺术特点和时代感。先生的画,不但“不旧”、“不后”,而且颇有新意,那“十字构图法”是多么大胆的创造!刚看过先生的一幅新作,画中的鸟全部用重墨画剪影效果,姿态各异栖息于白色巨石之上,用最单纯简练的绘画语言带来最强烈的视觉冲击,这还不够“新”不够“前”?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反映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她以线造型,反映的是画家对客观物象精神本质的悟解;她以墨法取韵,依靠浓淡枯润的墨色变化写“胸中逸气”;她以文学性为主旨,强调作者主观内在的精神塑造。李巍先生从传统中来,得益于传统,深爱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深知中国画的发展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作为中国绘画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李巍先生也自觉担当起中国文化的传播者。2001年,李巍先生受聘于鲁迅美术学院,担任中国画系的写意花鸟画教学工作。先生说,之所以选择鲁美,是因为鲁美是历史悠久的专业美术院校,对传统文化极为重视,对中国美术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力。在鲁美任教的九年,李巍先生颇感欣慰的一件事是成立书法专业的提议得到了系主任和院长的大力支持,并很快成行,让国画系的学生能够更系统地学习和感悟中国文化。对于年轻一代,李巍先生寄予了厚望,因为文化的传承要靠青年学生。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所在,李巍先生在辽宁成功举办了两次颇具规模的展览,让从西画入手的中国学生看到了中国画的笔墨意趣,中国艺术独有的厚重、含蓄和内在的震撼力。在辽宁的展览,受到感动和震撼的不只是青年学生和青年画家,还有辽宁省博物馆。他们不惜重金收藏了李巍先生13幅作品,这在辽博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李巍先生笑称自己的展览是宣传中国文化的一次胜利。

     如今,年近八十的李巍先生依然每天静心创作,写字、读书。谈及《荣宝斋画谱》的出版,先生淡然地说也许是因为自己的画有传统的笔墨,又有西画基础,又都是现实主义的题材,所以才得到关注。先生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每天都有收获便觉欣慰。刘大钧先生说李巍先生“至晚年借禅思之妙……自性即佛”。我认为,用“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作为李巍先生艺术心灵的写照,应该是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