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透视文化体制改革新动向 勾画未来发展蓝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20日   来源:光明日报 冯蕾 李慧

  

  8月19日,中宣部会同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在中央外宣办新闻发布厅联合举办文化体制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会议传递出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中新的亮点,并勾画了未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蓝图——

  

  文化体制改革思路已明确

  

  2009年新闻出版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

  

  文化部6个局级事业单位、228家国有院团已完成改制;

  

  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年生产量已分别居世界第三和第一位……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说,从2009年8月至今,我国全面推开出版、发行、电影、文化市场管理等领域改革,2012年以前将基本完成中央已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从近年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及所取得的成效看,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文化发展的宏观体制环境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的全新格局初步形成。”

  

  孙志军指出,文化体制改革能够克服困难、顺利推进主要把握了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定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是注重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由政府投资提供有关的服务。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是以市场为主导,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方面的需求,针对不同情况来加以实施和改进;

  

  二是试点先行、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先行试点主要对市场发育比较成熟,市场经济条件有一定基础的,像出版、发行,包括电影等这样一些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对市场发育程度相对不够成熟、底子比较薄弱的,比如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应允许它有一个过程;

  

  三是以人为本、政策保障,确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谈到下一步改革思路,孙志军概括为“三个加快,一个加强”:

  

  一是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

  

  二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文化发展方式转变。

  

  四是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