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张晓明:文化产业发展要靠内生动力推动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16日   来源:深圳特区报

  

内容提要

  

  经济转型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文化产业必须在新的发展方向上寻找到新的发展动力,也就是要从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中去寻找新的动力。健康的产业化之路要靠开放市场、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这种内生的动力来推动。

  

  深圳文化产业

  

  在制度创新上走在全国前列

  

  深圳特区报: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如果让您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对深圳的印象,您会用哪几个词?

  

  张晓明:提起深圳,我会用改革开放、创意之都这样的词来形容这个城市。我想这就是深圳这个城市的特质。

  

  深圳特区报:30年的高速发展,深圳不仅从一个边陲小镇蜕变成今天的现代大都市,也从一个被人称之为“文化沙漠”的地方成长为一个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城市。深圳从2003年提出“文化立市”城市发展战略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保持着高增长的态势,您对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有什么看法?

  

  张晓明:我对深圳文化产业最早的印象,是它的动漫产业承接国际外包业务比较多。深圳在这方面起步较早,但原创的东西并不多。我对深圳有进一步的了解,是它成为“设计之都”之后。深圳的文化产业在服务于传统制造产业方面发展很快,也有优势。如今,深圳的设计产业很发达。我对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个更深的印象,就是近年来国家级的文博会在深圳落户——这也是基于深圳在珠三角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圳拥有对外开放30年的优势,而且创新的气氛也很浓厚,所以在整个中国文化产业的布局中,特别适合做对外营销、对外展示的窗口。

  

  另外,深圳在制度创新上,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深圳并没有很多存量的文化资源,它也就没有很多传统的文化机构需要管理,所以在这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中,深圳就站到了最前沿。其他内地城市还在为三局合并而苦恼的时候,深圳则很轻松地做到了这一点,而且还把体育、旅游等部门也整合进去了——深圳叫“七局合并”。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深圳呈现出我国未来文化体制管理有可能出现的一个前景,即大文化管理委员会。深圳理顺了文化管理体制,对今后的文化产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