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加深泛北部湾金融合作 助区域内各国实现多赢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14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日益开放和便捷的投资贸易平台给泛北部湾地区各国间的金融合作提供了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有利契机。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后,泛北区域各国日益重视构建多元化的货币储存体系,以期实现国内金融秩序稳定,有效避免金融风险。与之相适应,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主要载体之一的人民币国际化在泛北部湾地区稳步推进。

     参加第五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专家认为,从1997年亚洲金融经济危机到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其间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虽然泛北区域内各国金融体制不同,但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和国内币值稳定是各国共同的诉求,深入开展各国的金融合作,防范危机发生,避免以邻为壑的恶性竞争,实现多赢,成为区域内各国的共识。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呼唤金融合作深化发展

     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实际上是在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框架下,在东南亚建立一个有活力的海洋运输通道和沿海经济带,促进有关沿海地区的合作和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1610亿美元,增长49.6%,泛北部湾地区的快速发展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密切相关。广西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家寿说,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应向纵深发展。2010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将“北部湾对话世界500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的国际投资与产业发展”作为主要议题,正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呼唤金融合作深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中国银行副行长陈四清认为,为了尽快将泛北部湾经济区潜在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发展优势,关键要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泛北部湾地处中国西南和东盟连接通道的战略优势,最大限度地提升北部湾在全球航运港口业的竞争力,吸引投资者进一步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发展。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跨境金融合作,所以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金融合作至关重要。

     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徐宜仁在此次论坛上表示,5年来,国家开发银行稳步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国际合作,目前已经向泛北部湾各国派驻了工作组,搭建了多个金融合作平台,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综合化、高水平的金融服务。

     区域金融合作还需深入发展

     专家认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这将进一步调动资源,夯实泛北部湾各国和地区的合作基础,为促进各方在产业、能源资源、投资经贸、货币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拓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办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广西有南洋商业银行南宁分行和星展银行南宁分行等多家外资银行。截至2010年6月末,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2.5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78倍,相关业务发展迅速。

     2010年6月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由上海市和广东省的4个城市扩大到包括广西在内的20个省区市,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截至6月底,广西共发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437笔,金额5.21亿元,业务量在全国第二批试点省区中名列前茅。

     从泛北部湾区域来看,人民币结算在中越边境地区使用较为普遍,这一区域国家中新加坡已建成比较成熟的离岸金融市场,是整个东盟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印尼、菲律宾、文莱等国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吸引外资;我国在金融对外开放上,允许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进入国内市场,但目前仍采取了一些较为严格的保护措施。

     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政策与措施看,东盟国家放宽了政府管制,大多实行利率自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而中国的金融管制仍较严,利率市场正逐步推进,金融全面开放条件尚未成熟。

     但是经历了金融危机后,东盟各国的金融政策有所改变,其对资本市场的开放进程比以往更为谨慎。张家寿说,以往美元在东盟各国的贸易结算中最受欢迎。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对美元的信心大受打击,开始构建多元化货币储存体系,以期实现国内币值稳定,避免金融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东盟国家开始关注并接受人民币贸易结算。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在今年1至7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中,中国对东盟出口767.4亿美元,增长43.2%;自东盟进口842.6亿美元,增长56.1%;对东盟贸易逆差75.2亿美元,而2009年同期贸易逆差仅为4亿美元。“贸易逆差是输出货币的重要途径,我国进口东盟的产品越多,就意味着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几率越高,在实行双边货币结算的时候,正是人民币走出国门的好时机。”张家寿说。

     同时,专家指出,虽然以互派金融机构、跨国贸易人民币结算等手段为主要载体的泛北部湾金融合作稳步推进,但泛北部湾地区人口众多,文化各异,发展水平不一,政治体制不尽相同,也为合作带来了不小难度。

     保持金融体系和币值稳定成为合作各方的共同诉求

     与会专家指出,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表明,虽然泛北区域内各国金融体制不同,但是保持金融体系和币值稳定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是各国共同的诉求。而组建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建立紧急救援机制防止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当纳入议事议程。

     一是尽快组建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创建适合本地区发展特点的融资合作模式。国家开发银行纪委书记徐宜仁表示,为建立覆盖东盟的长期金融合作平台,国家开发银行正积极与东盟各国加强协调,共同组建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旨在通过这一银行联合体,进一步加强泛北部湾地区能源、基础设施、农业、中小企业等领域的融资合作。

      二是建立国家之间的紧急救援机制。当某个国家由于国际收支困难,将会或已经出现货币危机时,其他国家应对该国提供紧急救援,减少该国的流动性困难,防止危机的发生,或防止危机的发展和扩散。目前泛北区域内持有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各国如果携手对抗国际投机者力量将会大大加强,通过更多磋商和相互间信任度的提高,在紧急救援方面合作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是加强金融监督和预警。目前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减少发生金融危机风险,这主要得益于各国如何改善本身的经济政策和加强自身的金融机制建设。但是风险的关联性和危机的扩散性,使区域内的共同监督和预警变得迫切。在泛北地区建立金融监督与预警机制框架,发布主要经济与金融指标,建立一种各国共同认可的汇率机制,为政府决策者和市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是未来的理想选择。

     四是着眼泛北部湾长远发展,加强规划领域合作。从各方急需发展的领域入手,统筹考虑长远发展,积极参与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布局、能源资源整合、土地利用与开发等方面的规划,促进该地区优势互补和持续发展并成立泛北部湾地区双边合作协调机构。

责任编辑:刘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