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将于12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中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专家肯定了四年来泛北合作从构想转为共识的成就,也展望了在区域内各国努力下必将实现共赢的未来。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古小松博士表示,未来区域内各国应该围绕共同面临的问题、根据共同的发展需求,寻求突破、携手合作,共同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泛北合作创新构想 打造中国-东盟新增长极
2006年7月,在以“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为主题的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提出了一个全新构想:将原来只涉及中越“两国四方”的环北部湾合作全面扩展,把泛北部湾地区的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文莱以及泰国、老挝、柬埔寨像珍珠一样串连起来,在北部湾沿岸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泛北合作的构想一提出就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中达成了共识。在各国共同努力下,泛北合作从共识走向实践,并在一些领域和具体项目上取得初步进展。2007年,广西与印尼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的“中国广西-印尼经济贸易合作区”,成为中国首批10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广西第一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钦州市的企业与越南、印尼企业合作建设2000万吨煤炭调配基地。
在港口合作方面,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等国都表示愿意共同推动区域港口服务网络的建设。在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越南与我国广西已经达成共识,共同推动友谊关-河内等高速公路的修建和推动南宁-河内、胡志明巿等铁路的改造新建。泛北部湾区域的航空、海上旅游、产业投资、物流园区规划合作等正在加紧推进。在公共基础设施、农业、渔业、资源开发、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密切。
四年来,泛北区域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年上半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1287.59亿元,接近了2006年全年的生产总值,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北部湾区域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也受得极大促进,双边及多边贸易额稳步增长。伴随今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北部湾区域与东盟的合作也不断深化。今年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主题从前四届的“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变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在自贸区时代,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泛北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古小松认为,北部湾地区处于中国与东盟的中心交汇区域,北部湾沿岸的众多港口和产业布局为各国加强经贸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北部湾各国资源和产业互补性强、文化相容,发展阶段相近,可以围绕共同面临的问题、根据共同的发展需求,寻求突破,携手合作,共同创造太平洋西岸的发展新机遇。
--抱团取暖 泛北合作从共识迈向共赢
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风暴让泛北区域内各国都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企业经营面临困境。为联手应对金融风暴,2008年和2009年的泛北论坛围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确定性背景下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的重点和难点”“全球金融危机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北部湾区域基础上设施建设与合作”“北部湾地区与东盟各次区域的合作与发展”等一系列议题展开了讨论,为共同应对危机寻求更好途径。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曹景行在参加2009年的泛北部湾经合作论坛时表示,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加深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互信,加快了区域各国间的合作步伐,而正是密切的区域经济合作帮助亚洲走出危机,并为其后强劲的经济增长奠定了新的基础。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来势汹汹的金融风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种挑战,泛北区域各国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比任何时候更为重要。
在世界经济深陷金融危机泥沼的时候,北部湾地区的开放开发却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大型钢厂、炼油厂、电厂、物流基地、出口加工基地、保税港区……一个个大型项目落户北部湾,让各国都看到了对接北部湾带来的机遇和动力。2009年3月2日,越南批准《至2020年北部湾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将越南北部湾沿海经济带建成带动越南北部地区发展的引擎,以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对接,促进有效融入合作,并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改建连接与广西相通的铁路和高速公路。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秘书长许宁宁表示,面对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的不景气,泛北区域各国可通过开放市场来密切合作关系,共同应对。他建议,首先应促进行业对接,实现更多贸易机会,加强企业相互投资,积极推动经贸合作。抱团取暖让泛北区内各国在危机中实现了共赢。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对东盟外贸进出口2130.11亿美元,其中与泛北部湾7国进出口达到2084.16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7.84%。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表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为双方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断扩大。从贸易方面看,仅2009年,中国政府就为从东盟进口的产品减免了61亿元人民币的关税。从投资合作方面看,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投资已涵盖到农业、制造加工业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从旅游方面看,东盟10国均已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中国首站赴东盟旅游的人数从2003年的191万人增长至2009年的450万人。
--新时代呼吁新平台 泛北合作迎来自贸区时代
今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给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新形势下,今年泛北论坛的主题被确定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参会政要和专家将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与南宁-新加坡通道建设”“北部湾对话世界500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的国际投资与产业发展”及“泛北部湾航运、港口、物流合作”三个主要议题展开讨论。第五届泛北论坛组委会秘书处副秘书长陈瑞贤表示,泛北论坛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为各国挖掘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一是推进泛北部湾地区各国务实合作,将交通、港口、物流等作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先导领域,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与发展。加快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打通南宁-河内-金边(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的沿海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大通道,构筑泛北部湾区域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加强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港口合作,共同推动海上通道建设。
二是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保税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的功能和优惠政策,吸引东盟各国的企业进驻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促进与东盟的贸易与投资发展。
三是加强泛北部湾区域产业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利用北部湾经济区的政策优势,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及东盟各国的电子产品制造、机械制造、化工等产业到北部湾投资合作;利用东盟各国的资源优势,引导经济区具有比较优势的制糖、农机、建材、纺织、化工等产业到东盟国家开展投资合作。
四是加快金融体系建设,着力推进金融合作。在国务院批准在广西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基础上,争取国家在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赋予金融创新的先行先试权,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等。加强与东盟各国的金融合作,推动建设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区域内银行间跨国结算机制,共同建立有效的融资平台。
五是完善合作机制,促进泛北合作不断深化。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东盟相关国家支持,推动建立泛北合作次区域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不断创新合作机制,建立更加宽广有效的合作平台,探索建立政府间互访和磋商机制,建立研究机构、民间团体、企业、行业协会的交流沟通机制。陈瑞贤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要求泛北论坛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搭建新的平台。”
责任编辑:刘业才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