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破解“天字号”难题(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12日   来源:长春日报

  绿园区区委书记陈克信到中小企业调研。

绿园区区长王庭凯为绿园区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揭牌。

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长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绿园区政府签订三方协议,为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服务。

  曾被冠以“天字号”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绿园区用智慧与魄力成功破解。

     三年来,绿园区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成现实:

     先后为区内26户中小企业贷款38笔,累计融资2亿元,并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受贷企业新上生产线6条,新建厂房8万平方米,增加固定资产投入1.8亿元,年增产值3亿元,签订销售和技术服务合同80余个,合同金额达2.2亿元,新增税收3500余万元。

     被称之为“奇迹”的是:所有贷款中,至今没有发生一笔代偿。

     在绿园区区委书记陈克信看来,这就是诚信绿园最直接的体现,这就是绿园区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优良区的具体实践,这就是绿园区对待企业像兄长一样尊重,像朋友一样热情,像亲人一样牵挂,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需,解企业之难的最好佐证。

     中小企业融资,难!

     GDP、社会销售额、税收和就业大部分是由中小企业创造或提供的绿园区,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极不相称。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少、直接融资渠道窄、自有资金缺乏等难题极大地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绿园区区长王庭凯告诉记者,2006年初,绿园区委、区政府的新班子上任不久,在对区情进行调研时得出了这样一个共同的结论——解决了全区60%以上就业的中小企业,面临诸多成长难题,而最大的难题就是融资。

     发现问题就要分析成因。中小企业融资到底难在哪?

     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强;担保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与企业信用能力提升的需求不适应;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的积极性……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进行分析,绿园区认为,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政府有责任搭起一座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桥梁,政府也有能力帮助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信用能力建设等问题。

     “创新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小企业在其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王庭凯认为,这些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是不可能快速成长的,他们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而融资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很难有快速发展的机会。

     虽然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上,绿园区委、区政府班子的思想是统一的,但在政府是否应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中承担风险上,却出现了很大争议。“既然是好事,就不能因为有风险而不做。”王庭凯认为,融资平台的建设反映出的是政府的一种服务意识,至于风险,通过制度建设和工作人员智慧是可以降低的。

     思路决定出路。绿园区委、区政府决定由科技局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遂由副区长杜剑带队,组成了以科技局负责人、大专院校学者为主要成员的考察小组,经过对区内企业情况进行认真分析,赴上海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并与技术、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有关专家进行了讨论,形成了绿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构建方案和建议。经过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平台于2006年11月建立。

     渐进式发展

     融资平台建立了,但要怎么做,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怎么做才能使这个平台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企业?在绿园区面前,没有成功的经验。

     融资平台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有市场前景的企业融资,解决企业技术改造、流动资金、扩大再生产等资金缺口,贷款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终途径。为此,融资平台除政府外,必须有担保公司、银行的参与。

     2006年末,绿园区政府与长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银行签订了三方协议,开始为区内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服务。

     在协议中,政府、银行、担保机构成为融资平台的三方主体。

     政府为组织协调部门,负责区投融资管理平台建设,人员及机构的调配与管理,相关政策措施配套,具体指导和实施业务,推动区科技型中心企业的信用建设、法人建设、治理结构建设和现金流建设。政府将科技局下属事业单位科技开发中心更名为“长春市绿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的被委托方,融资管理服务部门,编制6人,负责客户开发、项目管理、项目初评等工作。

     银行负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开发、评审、贷款管理及本息回收。在绿园区采取直贷或担保贷款的形式开展贷款业务。

     担保机构由管理平台按照担保法等法规规定及业务要求标准,为绿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由于有政府的创新基金注入,担保公司按照管理平台设定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范围选择企业,并相应降低企业对其提供的反担保条件,以增加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

     投资平台受理贷款总额初步确定为每年1亿元;贷款期限结构为一年期、两年期和三年期(以一、二年期为主);对于同一贷款人,一次贷款金额设置上限为500万元,可以“还旧贷新”,不可“借新还旧”。

     协议签订后,绿园区并没有快速扩张平台,而是从最基础做起,稳扎稳打,逐步扩大融资金额,通过不断创新融资产品推动平台融资能力。

     2006年末,融资平台选择了区内较典型的且融资需求迫切的企业作了试点,为两户企业解决了短期的流动资金500万元。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刘剑峰告诉记者,这一阶段融资平台的特点是贷款额度小,贷款周期短,贷款品种单一。

     2007年、2008年,融资平台针对区内经营较好的企业开展了多品种的融资服务,既有针对生产订单的封闭贷款,也有固定资产抵押的流动资金贷款,同期还开展了贷款周期较长的企业技术改造贷款以及个人创业贷款,共为12户企业融资3000余万元。

     2009年开始,融资平台开始着力解决区内中小企业全部有效融资需求。

     2010年5月,绿园区政府又同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长春市担保公司合作,建立了“园区模式”,成为全省融资试点城区,并新增1亿元的融资额度,使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为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融资平台建立以来,已累计为本区企业融资2亿元,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例。

     诚信,企业贷款首道槛

     与到银行直接贷款相比,绿园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最大优势就是门槛低、周期短、品种多。区科技局局长王福成这样评价绿园区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门槛低。政府注入风险准备金,为担保公司分担部分风险,降低了信用等级较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

     某供热企业,由于流动资金匮乏申请贷款200万元,担保公司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企业的有效反担保措施不充足,信用评级只能达到B级,担保公司经过研究,在征求企业同意后,将企业经营权、企业所属地下管网、法人个人房产共同作为抵押,使企业在短期内得到了急需的资金,该企业现在经营已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并提前6个月还清所有贷款。

     周期短。通过与担保公司、银行积极的沟通和协调,开辟了融资绿色通道,融资周期一般不超过30个工作日。

     某生产企业2007年获得1000余万元订单,原材料采购资金严重不足,申请贷款300万元,由于其没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无法获得担保和贷款,担保公司根据其企业特点,为其做了封闭贷款,贷款为期6个月,信誉保证由其他5户相关企业联保、法人无限责任等作为保障,21天就为企业办理了担保贷款,使企业能够顺利组织生产,质量和数量都完成了订单要求。这笔贷款由于订单回款周期的问题作了一次展期,展期后企业还清所有贷款。

     品种多。2006年平台只从事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此后增加了封闭贷款、技改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某生产企业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生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要求贷款100万元,但其既无土地又无房产,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其拥有市场覆盖面较大的注册商标,经过与企业协商,将其正在使用的商标作为抵押,为其办理了贷款。

     绿园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虽然门槛低,但绝不代表融资平台没有门槛。副区长杜剑告诉记者,诚信,是企业跨不过去的一道门槛。

     由于中小企业大多以家族企业为主,管理比较松散,财务管理也比较混乱,有时很难从财务报表中真正了解企业情况。而这样的情况下,担保公司和银行是不可能让企业贷款的。而这其中又有企业发展前景光明,急需贷款发展。怎么办?

     副区长杜剑表示,对于这样的企业,了解企业从了解企业老总的人品开始。在他们担保的企业中,诚信成为了第一要素。在企业申请贷款过程中,企业的诚信与市场前景、生产规模、产品销路同等重要,甚至要比后者更重要。

     正是有感于信用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三年多来,借助融资平台,绿园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也随之提速。

     在现代市场条件下,信用属于市场经济范畴,信用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随着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支撑着信用需求规模的扩张。但在在三年的融资过程中,绿园区发现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以自身没有贷款为荣,这些企业信誉记录空白,遇到发展机遇而资金短缺时,首先想到的是个人拆借,个人拆借不成功往往选择放弃项目,不善于“借鸡生蛋”。

     针对这样的情况,绿园区在融资服务过程中开始注重培育企业的信用需求,让企业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一方面,绿园区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的合约管理、营销预警、商账催收、财会管理和雇前调查等,对企业经营、管理、检测等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全国性难题,绿园区用智慧和汗水,通过信用体系的完善,不断创新的融资产品,以及适当的融资门槛,已将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展望未来,绿园区更是信心满满。

     中国整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融资平台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科技创新使融资服务更受关注,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技改资金需求将不断增长。多个银行的协作有助于融资平台的发展。有关融资的法律及法规日益健全,融资环境不断改善。随着绿园区的企业招商工作不断深入,落位企业的速度很快,增加了融资需求。杜剑告诉记者,基于这些,绿园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正面临着一个很好的机遇,绿园区一定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