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灌阳县域经济三年迈出三大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10日   来源:桂林日报

  据从刚刚结束的全区年中工作会议了解到,灌阳县再次荣获2009年度“全区科学发展进步县”荣誉称号。至此,该县从2007年至2009年已连续3年县域经济受到自治区表彰和奖励,3年当中,第一年获得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第二、第三年获得“全区科学发展进步县”奖。该县县域经济3年迈出三大步,实现了“三级跳”的目标,在全区49个贫困县中一枝独秀。今年上半年,9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有8项位居全市前茅,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

  地处桂北山区的灌阳县是广西49个贫困县之一。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领导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的新路子,并提出了“工业主导、全民创业、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抓项目、调结构、促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方针。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抓县域经济、招商引资、兴办企业的优惠政策。

  灌阳县四家班子领导把抓各项经济任务的指标分解落实,做到人人有项目、事事有人抓、层层有人管,全县上下形成合力,为发展县域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2.0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完成财政收入1.2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2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2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3010元,比上年增长13.8%,被授予“全区县域经济进步县”荣誉称号。

  2008年,灌阳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两大困难:一是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94亿元。灌阳人民坚决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奋力抗灾救灾,在抓好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的同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终使发电、冶炼、矿山机械制造、石材生产加工、食品及林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起死回生,实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大灾之年“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的目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6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财政收入1.5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16.8999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22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3407元,比上年增长13.2%,被授予“全区科学发展进步县”荣誉称号。

  2009年,灌阳县委、县政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党组织建设年”为抓手,把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具体实践。当年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并有4项经济指标增幅位列全市前茅: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07%,排全市第二;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39.6%,排全市第三;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6.6%,排全市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2%,排全市第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5691亿元,比上年增长20.76%;财政收入1.7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固定资产投资28.0253亿元,比上年增长65.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71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3704元,比上年增长9.68%,再次被授予全区“科学发展进步县”荣誉称号。至此,该县县域经济3年迈出三大步,实现经济发展“三级跳”的目标。

  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4%,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4∶52.2∶28.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首次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8.1%;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率达56%,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5%,高于全市8.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1.7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刘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