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近日,中山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又正式吹响文化名城建设再提速的口号。笔者认为,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首先必须在与传统优势资源充分融合上做文章。在中山,古镇灯饰、小榄电子音响、大涌红木家具等产业都享誉全球,早已形成专业生产的品牌效应。
近日,中山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又正式吹响文化名城建设再提速的口号。对于有着丰厚文化家底的城市,文化名城建设再提速,该如何提?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笔者认为,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首先必须在与传统优势资源充分融合上做文章。这里所提及的传统优势资源,既包括中山历来引以为傲的名人资源,尤其是孙中山文化资源;也包括传统的优势产业,尤其是以游戏游艺、红木家具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集群。
名人资源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在近期已经得到许多关注,而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则易受到忽视。实际上,产业结构的转型和调整不一定意味着产业链条的终结,结合地方民俗和风情,传统地方工艺同样可以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原材料。鲁尔区是德国著名的工业区,现在它已经升格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区,其产品正是基于工业旅游发展而来的文化产业,其成功秘诀就在于工业经济向文化经济的转型。
在中山,古镇灯饰、小榄电子音响、大涌红木家具等产业都享誉全球,早已形成专业生产的品牌效应。充分利用已有产业优势,围绕上述工业加工、生产、设计和创造流程本身,中山大可推动各大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尤其是开拓后向链条,积极发展产品会展、工艺游览、名家讲坛、大众论坛等工业文化产业。最终通过多个产业集群产生的规模效应,中山可以逐步建设成为极具岭南特色的工业文化之都。
其次,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必须在如何引入先进生产要素上做文章。这里所说的先进生产要素,既包括先进的经营理念、生产方式,也包括先进的投资方式以及投资渠道。
以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为例。据笔者了解,在这方面中山完全可以说是刚刚起步,不同行业之间投资主体存在极大的差异。需知,文化产业领域资源优化配置渠道的缺失,造成的结局便是资本市场融入度极低,产权交易、资产重组等先进经营模式大范围缺位,文化企业发展能力进一步受限,最终导致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进度缓慢。若细细对比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文化产业,中山在上述这方面应该有深刻的体会。
为此,笔者建议,未来中山应该大力鼓励非公有资本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项目融资等形式进入竞争性文化行业。政府也应该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前景好的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的文化投融资体制。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证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0%左右时,社会文化消费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期,文化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也日益增强。中山正值上述当口,只有充分融合传统资源,大力引入先进要素,中山方可加快实现文化产业建设“再提速”,令文化产业“喜看枝头春意闹”的场景持续下去。(夜未央)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