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聆听30年岁月流声 燃烧当年激情岁月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7月29日   来源:珠海特区报

  三十年再回首,风雨兼程、波澜壮阔,在珠海经济特区的而立之年,站在从过去通向未来的时间节点,翻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看到,从没有这样的一个地方,详实地记录着珠海的诞生和成长;从没有这样的一个地方,近距离地见证着珠海的光华与荣耀;从没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凝结着珠海人的欢乐和梦想。

     珠宾:一座城的精神地标

     一径石板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时代的路。

     这条石板路,是朱自清笔下的那条路,荷塘、月色、湿青苔,无数的珠海人走过这条路,企业家、政界人士、外国元首走过这条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也走过这条路。这条路就是珠宾的石板路,也是一条从过去到现在再延续到未来的路。

     珠宾是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岭南建筑大师将“随机因借,构图成景”的理念化为现实,把整个建筑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园林根据地形的高低变化,移步易景,将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四维时空观”表现得淋漓尽致。青山奇石、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亭台楼榭、碧水飞瀑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池水所托起的气势非凡的“九龙大鼎”更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腾。

     而在这座城市里,珠宾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处建筑、一座酒店、一方风景,更是一座存在于珠海人心目中的精神地标。珠宾自身发展所走过的道路也是珠海经济特区所走过的道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小到坚强、从蹒跚学步到懂得担当,这种精神就是珠宾人的精神,自信、乐观、坚强,勇于尝试、敢于担当,遇到困难不放弃、不气馁、不言败,其实这也是珠海的精神、时代的精神,更是30年中国改革的精神。

     每个珠海人心中,都有一座珠宾。从没有这样的一个地方,详实地记录着珠海的诞生和成长;从没有这样的一个地方,近距离地见证着珠海的光华与荣耀;从没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凝结着珠海人的欢乐和梦想;这里就是珠宾,它诞生于1982年,重生于2010年,它已经成为这座城的精神地标。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珠宾因为出现在风起云涌改革中的珠海而被写入史册,珠海也因为珠宾的存在而让这座城市增添了无数不可替代的精彩。

     珠宾是珠宾人的精神地标,从露天的办公室到隽永的岭南建筑,从几个人27万元启动资金到中国第一批四星级酒店,珠宾承载着珠宾人的青春和梦想。每一个铭刻着珠宾烙印的珠宾人,他们把自己人生中最辉煌的时间献给了珠宾,这段和珠宾一起走过的日子,成为他们最重要的燃情岁月。

     珠宾是珠海人的精神地标,他们都至少有一张在珠宾的留影,他们仍然回忆着回廊嬉戏的童年,他们始终认为最重要的人生时刻应该在珠宾度过,他们知道,这里就是珠海的钓鱼台国宾馆,能和这个场所有着某种联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他们在这谈笑风生,他们在这迎来送往,他们在这饮茶吃饭,这里是每一个珠海人的生活秀场。

     珠宾是珠海的精神地标,邓小平的“珠海经济特区好”在此落墨,无数身份显赫的具有时代标签的政要名人下榻于此,从对伟人的数次接待工作到历届航展的聚会,它见证了珠海这座城市成长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从一个海边的小渔村到一座现代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平衡的滨海城市,珠宾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和亲历者;

     珠宾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地标,它的诞生、成长、迷惘与重生,正处在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图景之中,其自身的发展也是这个时代最值得珍惜的典型样本,尽管我们处在飞速变幻的时代中,但是以自信、乐观、坚强、笃实、践行为代表的珠宾精神将成为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得到传承。

     在珠海30年之珠宾30年系列报道中,我们为您讲述了几个普通人的故事,他们或许是珠宾的员工、或许参与过珠宾的建设,或许仅仅是珠宾的客人,或许是未来珠宾的传承者,我们试图用平静而客观的心情来重现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试图从普通人的视角来解读精神地标的成长与传承。更为最重要的是,这些故事不仅仅属于珠宾,我们也能从中找到自己,因为,我们正是这个时代的主角,我们就是珠宾精神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