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镇以历史、宗教文化为依托,打造“历史文化名镇”;乾务镇充分利用“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的招牌,进一步丰富旅游文化内容;白蕉镇弘扬沙田水乡文化,加快推进灯笼沙水乡游项目……记者昨日了解到,斗门区日前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学习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市的实施意见,会上决定立足本土文化,提高整体文化竞争力,辖区内5个镇差异化发展,最终形成“镇镇有主打,镇镇有特色”的文化格局。
“家底”十分厚实
斗门有 “水上婚嫁”、“装泥鱼”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赵家庄、网山村两个广东省古村落,还有金台寺、黄氏大宗祠等众多历史古迹,“家底”可谓是十分厚实。
“家底厚当然好,但会让人感到眼花缭乱、无从下手。”斗门区文化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像“水上婚嫁”主要在白蕉镇,“装泥鱼”在乾务镇,咸水歌主要在莲洲镇,醒狮主要在井岸镇,历史古迹赵家庄和金台寺则在斗门镇,太过分散,有一些类别相似的传统文化究竟是统一在一起,集中打造好,还是分散给各镇独立打造好,大家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意见。自己人都没有想好该如何打造这些文化和古迹,更何谈去向外人展示这些文化精粹呢?
“其实每个镇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项目,要是打造得好,就会有一个差异化发展,这对于斗门区整体的文化旅游产业来说是很有益的。”斗门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五镇各有侧重
在斗门区常委扩大会议上,区委书记焦兰生认为,斗门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创意产业有基础前提的地区,应结合实际,立足于本土文化特色和优势,制定出有斗门特色的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文化发展道路,全面提高斗门的文化竞争力。
焦兰生提出,辖区内各镇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其中,斗门镇要以历史、宗教文化、现代数码科技等为依托,以南方影视拍摄与制作基地建设为契机,打造“历史文化名镇”;乾务镇要充分利用 “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的招牌,进一步丰富内容、提高层次;井岸镇要发挥主城区的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建设,推进强镇富民,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白蕉镇要加快推进灯笼沙水乡游项目,弘扬沙田水乡文化。莲洲镇要借助北部生态园加快建设的良好机遇,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等项目的规划建设,打造有特色的文化产业。
合力不容小觑
对于5个镇未来在文化旅游等方面形成的合力,斗门区文化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认为:“力量大得会让人意想不到。”
这位工作人员分析说,除了历史文化方面的沉淀外,斗门还拥有珠三角独一无二的大沙田景观,拥有“珠江门户第一峰”黄杨山,自然风光独具魅力。此外,斗门的荔枝、龙眼、白蕉海鲈、白藤莲藕、乾务泥鱼、河虫等特色物产也可为今后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加分,若是各镇能在发挥自身特色的同时,统筹兼顾到这些内容,再由区里统一对外拓展宣传,必然会使斗门的文化竞争力大大提高,也必然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