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一项“全球崭露头角的金融中心”排名显示,北京在全球排行榜上名列第四,仅次于日本大阪、新西兰惠灵顿和韩国首尔,成为惟一进入前五名的中国城市。这些亚洲城市的崛起,可以说各有原因,例如拥有250万人口的大阪,本身已是三洋、声宝和松下电器的总公司所在地;韩国拥有庞大的债券市场,使首尔受益不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法律框架完善,制度健全,能吸引投资者。
快速发展的金融产业为北京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央行营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信贷对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中资金融机构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符合首都经济功能定位的行业予以扶持。同时,“两高一资”等限制性行业的贷款规模则进一步“缩水”。
但报告指出,这些崛起的金融中心只是“急速冒起的竞争者”,仍然不能挑战香港和新加坡的“全球领导者”地位。从绝对数值来看,香港和新加坡仍然是亚洲的首席商业城市。相比之下,北京和上海都是后起之秀,首尔则是“十分多元化的金融中心,但目前在大部分领域业务不够深入,不足以称为领导者。”
专家认为,金融街和中央商务区两大重点区域正是北京金融业集群效应的重要体现,只不过,相比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枢纽,这两个区域的作用和影响力还显得有些单薄。而随着四大金融后台服务区的开工建设,一张北京金融产业整体布局的“大网”已经初具规模。
不久前,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军通州,率先拉开通州商务园建设的帷幕,这标志着四大金融后台服务区中起步较晚的通州商务园也开始“大步快跑”。据介绍,通州商务园预计2011年7月份即能实现企业正式入园办公,2012年将建成投入使用。
在众多专家学者看来,北京迈向国际金融中心的同时,也将带动整个区域经济金融影响力的扩大。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认为,北京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北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对环渤海地区乃至东北亚经济圈形成有效辐射。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