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当代陶瓷艺术家 冯少利老师 专题访谈(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7月26日   来源:中国国际文化产业网

 

冯老师的艺术风采

冯老师现场创作

冯老师与吉林省古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古尘老师交流创作经验

  中国国际文化产业网报长春记者讯。(记者:孟攀 刘松伟/摄影)

     2010年7月24日上午10:30分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展在海航长白山宾馆吉菜食府隆重开幕。这是一次南北艺术文化交流的盛事。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陶艺学会会员、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大师冯少利老师。

     冯少利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对陶瓷文化产生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对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功勋卓著。

     记者孟攀(以下简称记者)冯少利老师(以下简称冯老师)

     记者:冯老师您出生于陶瓷世家,从小就热爱绘画,您认为家庭氛围的熏陶是您走向陶瓷艺术的主要因素么?

     冯老师:(1)中国文化;因为中国人血液里面就流淌着中国文化。(2)家庭因素;因为从小就喜欢画画,家庭的影响使我对中国文化有着一种喜好和一种眷恋。(3)城市文化;景德镇是一个文化非常浓厚的城市,容易接触艺术,这是一个我们成长的,一个必备的途径,如果没有这个途径我们就不可能成为艺术家,就不可能出名。(4)喜欢艺术;如果没有对艺术的热爱就不可能一直走下去。

     记者:冯老师您是如何看待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冯老师:景德镇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大支脉,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个浩瀚的大海,那么景德镇文化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流,因为中国的文化包括着文化艺术。例如:陶瓷艺术,文化艺术,等等文化艺术,一个大的范围,一个大的艺术,那么陶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了陶瓷艺术,那么中国的艺术就是不完整的,中国的艺术也会黯淡失色。

     记者:冯老师您是怎么看待景德镇陶瓷艺术对整个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冯老师:它们是互补的,景德镇的陶瓷和中国美术,中国艺术它们是互相融合互相补充。例如八大山人,明代和清代的残片里面看到了类似于八大风格的民间青花。那么不用质疑的说八大山人的风格对景德镇的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也许八大山人就到景德镇画过民间青花,这个我们有依据,从它们的风格那么的接近我就感觉到相互的影响,相得益彰,景德镇的民间青花受八大山人文能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八大山人文能化受景德镇的民间青花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个我有结论,它们就是那么接近,那么相似,这个我是有依据的,我有残片的,我挖到很多残片的,我也写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

     记者:艺术家都有自己很鲜明的艺术个性,请问冯老师您与其他艺术家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冯老师: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如果没有风格的艺术家那么一定不是艺术家,首先说我的风格是什么呢,从那个方面如手的呢!首先我把景德镇的传统的工艺运用到极致,发挥到中国画的那种领域里面,把景德镇那种青花的那种技术与中国画有机的相结合,于是在我的陶瓷文化里面能看到中国文能化的那种影子那种改进。比如;一个青花是国粹,中国画也是国粹,国粹与国粹相结合,所以就产生了冯少利的陶瓷艺术。

     记者:冯老师您是如何看待这次长春之行的呢?

     冯老师:因为我是第一次来长春,我感觉长春也是一个文化沉淀比较深的城市,在这里可能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现在只是刚来几天,慢慢来摸索它熟悉它多学习它,文化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说巴蜀文化它是由于多年的地理环境,交通,等等它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封闭的独立的地域文化,还有关中文化,那么这种文化它是存在的,它是合理的,它是有它的生命力的,我的作品现在只是在内地,这是不够的,我要学习它,要吸取更多的文化知识。

     记者:希望冯老师这次的长春之行能有更大的收获,同时也感谢冯老师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访问,再次感谢。

     冯老师:不客气,进行艺术的传播是我们每个艺术人应该做的。

     备注:这次围绕7天的陶瓷艺术展,冯老师的工作也很忙碌,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予了很的支持,感谢冯老师,并且冯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对艺术的执著,不得不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钦佩和尊敬,我们期待冯老师有更好的作品出现,在这里我们全体记者祝冯老师在艺术的道路上,艺路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