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观影时要带足纸巾(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7月23日   来源:城市晚报

/震后母亲忍痛弃女救儿/

/震前幸福的母亲和两个孩子/

  记者施宇报道 没走进电影院时,或许你只是纯粹意义上的去看《唐山大地震》,一点期待,几分不屑。而走出电影院,你会觉得惊愕,剧中人与剧外人真正经历的不仅仅是一场空前的灾难,更多的是这场灾难之余亲历者的痛楚与创伤。除了地震造成的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创伤外,剧中的小女孩又经历了母亲一句“救弟弟”的心理创伤,32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更能让人感受到一位母亲整个余生、三十几年的自责与愧疚。长春万达国际影城副总经理周艳告诉记者:“观影时一定要带足纸巾,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流泪,这就是冯小刚作品的魅力所在。”而在昨日的观影中,所有观众反映,该片让人感受最多的是亲情,它无处不在,他们从始至终一直在哽咽。

     一场灾难

     断壁残垣 尸横遍野

     蓝光压城,无数蜻蜓飞蹿,炽热难熬,鱼儿纷纷跳出鱼缸。仅23秒,整个唐山市,断壁残垣,尸横遍野,无数双手,伸向绝望。场面惨不忍睹。

     灾难就这样开始了。顷刻间,剧中主人公李元妮(徐帆饰)失去丈夫,面临着女儿方登、儿子方达只能救一个的痛苦抉择,母亲声嘶力竭地大喊“两个都救”,但现实不容犹疑,她必须马上决定,否则儿子、女儿都会没命,她忍痛选择儿子,听到这句话,被压在钢板下的女儿流下一滴眼泪,在母亲以为她已经死去,带着弟弟离去之后,她却从尸体中间站起来,犹如空壳一样满身泥浆地在雨中挪动,最后被一对军人夫妻收养。从此开始了忧伤、自闭的人生。而儿子虽然活下来了,却失去了一只胳膊。

     这虽然是现实中地震灾难的结束,但却是整部影片心理灾难的开始。冯小刚导演对灾难的描述触目惊心,观众的第一感觉是可怕,一种来自心底的惊恐,足见冯小刚对灾难的场面拿捏得特别深入人心。现场观看影片的人不时地发出慨叹,称如果是纯描述灾难,这部影片是否太过残忍,甚至有人不解拍这部影片的初衷,是为了缅怀唐山大地震中的亡灵,还是其他。

     一份自责

     如影随形 冰释前嫌

     导演冯小刚说,这部电影的情感力量可以真正传到观众的心灵深处,让人反思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验,是对人“心灵的拷问”。的确,这部影片真正“催泪”之处并不仅仅是灾难,而是灾后经历痛楚与伤害的人们情感的挣扎与修复过程。

     剧中,元妮辛苦将儿子方达带大后,方达却始终背离母亲的意愿,最终离开母亲去外地闯荡,这时的家里只剩下元妮一人,虽然更加孤独,但她却一直坚守在老屋子里,直至后来儿子发达了,准备给她买新楼时她还对儿子说:“我哪也不搬,就住这儿,我怕你爸爸和姐姐的魂儿回来找不到家。”这一段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在震后失去丈夫与女儿的痛楚。影片与此同时也刻画了方登对母亲当年放弃自己的怨恨,32年如影随形。但随着母女相见,母亲的一跪,跪出了所有的思念和愧疚,而在父亲墓前女儿的一跪,也跪去了所有前嫌,所有不解,所有怨恨。

     几处落寞

     未婚先孕 远嫁国外

     该片除对灾难的描述,以及对母亲和姐姐内心创伤的刻画外,还用重笔墨刻画了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落寞。剧中弟弟离家创业,最终衣锦还乡;姐姐方登在大学期间未婚先孕,最后远嫁国外;方达的妻子小河为了让婆婆开心,泪别刚出世的儿子,这些细微处的刻画都很细腻,小细节更能够触动人心。

     在电影的结尾处,一位老者对着唐山大地震纪念墙喃喃自语,同时飘出了王菲的《心经》,空灵的歌声,在这面纪念墙上荡漾,祈愿唐山大地震中24万亡灵安息。影片结尾很温情,也很唯美,用笔很精准到位。《唐山大地震》有可能成为冯小刚一部最经典的代表作,非常值得一看,在此记者提醒大家,看片之前一定要备足纸巾,因为观影期间,你真的会鼻涕一把泪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