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的历史文化,不是领袖史的文化,而是群英史的文化。”在昨天举行的珠海文化建设座谈会上,珠海资深媒体人士、《珠海历史名人》大型纪录片主撰稿人潘海谈及对珠海历史文化的定位时如是说。
要推进珠海的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进一步挖掘珠海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这成为与会者的共识。那么,如何认识和挖掘珠海的历史文化资源?对此,潘海直言,珠海的历史文化有着鲜明的特色,但珠海人对其整体概念却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潘海说,近代珠海虽然没有产生郑观应那样的思想领袖,没有产生梁启超那样的变法领袖,也没有产生孙中山那样的革命领袖,但她作为“大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却是一个群英荟萃的地方。从容闳到唐国安,从徐润到莫仕扬,从蔡昌到唐廷枢,从陈芳到唐绍仪,一个闪耀着某种共性光辉的群体,构成了珠海近代历史的文化主线,那就是:对外开放,走向世界,与国际文明接轨。从这个意义上讲,珠海可说是“中国全球化的起点”。
“但从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强市的角度来看,珠海历史文化的群体特征,使我们的文化开发面临着明显的四大劣势:资源太分散、主体不突出、遗存不完整、主线不明确。”潘海说,因此,要让珠海历史文化在整个岭南文化中独树一帜,必须认真做好三件事,就是提炼主题、整合资源、突出主体。
一,提炼主题。
潘海认为,要从珠海众多的近代历史名人中,提炼出富有共性的思想光彩,用他们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一个共同的主题:只有开放才能救中国!而珠海,恰恰是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时代走在了历史的前列。
建议:组织专家学者,对珠海近代历史名人的生平活动进行归纳提炼,得出一个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权威结论,作为珠海历史文化永远不变的主题。
二,整合资源。
潘海认为,要从散落于全市城乡的历史文化遗存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若干资源,整合提升,打造成主题明确、特色鲜明、规模小巧的专业纪念馆群,使珠海城乡各处都能闪烁出历史文化的光彩,形成历史文化产品的群体优势。
建议:可结合旧村改造、房地产开发、文化企业扩张、社会团体的研究性和保护性开发等项目,通过 “政府主导、社会联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或者政府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办文化,把分散而又残破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一新。
三,突出主体。
潘海认为,历史文化是城市旅游的灵魂。珠海,作为一个国际盛事频繁的城市,不仅要为普通游客提供大众观光娱乐,更要为海内外高端人士提供一个富有思想深度的高规格参观项目。因此,必须有一个全面反映珠海历史文化主线、浓缩百年珠海历史名人生平、深刻展现珠海历史精神的综合性主体展馆,打造珠海历史文化的精品之作。
建议:可给圆明新园加挂一个副牌,叫做“珠海与近代中国博物馆”,或者扩而大之,叫 “香山近代开放博物馆”,以长春园西洋楼群的海晏堂作为展室,既解决了珠海历史文化主体展馆的场地问题,也深化了圆明新园的历史内涵,使珠海历史文化的主题精神有了物质载体,可谓一举多得。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