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珠海对口援建绵项目整体交付使用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7月19日   来源:珠江晚报

  本报汶川电 珠海绵肩并肩,共建美好新家园。昨日上午,珠海市对口援建汶川县绵镇项目整体移交仪式在绵镇大禹广场隆重举行,珠海提前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 “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任务。珠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甘霖出席移交仪式并致辞。

  昨天的绵镇大禹广场和风阵阵、彩旗飘飘,十里八乡的藏羌回汉各族群众早早来到现场,大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庆这一重要时刻的来临。珠海市领导余炳林、刘振新、尤镇城、陈杰等出席移交仪式。广东省援建工作组监察审计部部长吴泰国,阿坝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白理成等分别致辞,珠海市对口援建工作组组长陈仁福介绍了对口援建绵镇总体情况。移交仪式由珠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宁卡主持。

  我市对口援建绵以来,实际完成任务量达4亿元,99个援建工程项目已全部竣工。移交仪式上,当甘霖将象征援建工程项目的“金钥匙”交到汶川县绵镇镇委书记杨凯龙、镇长蒋芝辉和绵群众代表的手中时,大禹广场上礼炮齐鸣,彩带飘飘,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甘霖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和150万珠海人民,向绵镇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祝贺。他指出,珠海市援建绵镇工程项目整体交付使用,标志着绵各族人民重建幸福美好新家园取得重大成果,标志着珠海人民和绵人民的友谊之花结出丰硕成果。两年来,珠海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部署,举全市之力支援绵重建,科学规划、精心建设恢复重建“十项基本工程”,基本实现了绵人民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村村通公路、家家有房住、孩子有学上,同时建成大禹故里景区等一批文化旅游设施,为绵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甘霖指出,珠海对口援建绵取得的重大成果,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离不开广东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科学部署、精心指导,离不开珠海、绵两地人民风雨同舟、团结奋斗,凝聚着全体援建人员的心血、智慧和汗水。珠海全体援建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援建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对口援建任务,充分展现了新时期特区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为绵人民造福,为珠海人民争光。

  甘霖强调,对口援建工作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但以援建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绵与珠海人民的情谊是地久天长的,两地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永续不断的。珠海将再接再厉做好后援建时期各项工作,密切双方交流,构建长期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珠海的特区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优势与绵镇的资源优势、特色优势、文化优势,共同努力把绵打造成为岷江边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明珠小镇”。

  吴泰国代表广东省援建工作组对援建项目移交表示热烈祝贺。他充分肯定了珠海对口援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勉励珠海再接再厉,在技术援助、管理援助、劳务合作、旅游合作、产业扶持等方面的后援建工作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白理成代表阿坝州委、州政府向珠海市委市政府、援建工作人员和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珠海和绵能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延续一条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新途径。

  汶川县县长张通荣、绵镇委书记杨凯龙在致辞中表示,珠海援建工作彰显了“珠海责任”、“珠海效率”、“珠海作风”和“珠海精神”。汶川县和绵镇将切实维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援建项目,让援建工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珠海绵人民友谊长存的历史见证。

  珠海市对口支援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市对口援建工作组全体工作人员和汶川县有关部门、绵镇干部群众参加了移交仪式。移交仪式结束后,大家欣赏了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

  在绵期间,甘霖、余炳林一行还实地考察了大禹故里景区、绵小学等援建项目。

  (特派记者 陈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