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23秒 32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7月14日   来源:东亚经贸新闻

  12日晚,冯小刚携《唐山大地震》回到唐山举行了盛大的万人看片会。丹田,唐山市体育场门口,15000名唐山市民蜂拥而至。尽管这次看片对唐山市民是免费赠票,但他们很多人都表示,一定要再花钱去影院看一次。

     尽管影片的题材沉重,但冯小刚举重若轻,在这样一部展现灾难的影片中,冯小刚没有失掉他独有的“冯氏幽默”,没有因为题材问题回避生活的真实,不少颇具笑点而且极其贴近生活的台词,让观影现场的沉重气氛得到了很好的缓和。

     《唐山大地震》

     三大动情点——

     影片开头:地震惨况让人动容

     《唐山大地震》从宣传一开始就表明并未将重点放在地震场面上。除了因为在特技上耗不起那么多金钱,另外冯小刚的主题也是要表现震后的心灵重建。从前晚首映的观众反响来看,这一次冯小刚的押宝又准了。

     四分半钟的地震场景堪称震撼,但从特效技巧讲,绝对没有冯小刚之前所说超出《2012》。

     23秒地狱般的地震画面重现,建筑物纷纷坍塌、残垣断壁、无数人被压在废墟中、大雨冲刷着尸体……这场冯小刚花了几千万从国外请来团队打造的特效场面,算得上是中规中矩。

     不过对于唐山的观众来说,这样的场景对于他们还是过于残酷。记者看到,很多孩子吓得背过头去,有的还一头扎到了父母的怀里。一些地震亲历者再次看到这种场面,心里也是十分难受。

     徐帆表演:收放自如母爱伟大

     演员的表演,如冯小刚所说,徐帆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主演徐帆的丈夫为救孩子身亡,徐帆在救孩子的过程中余震来了,满身污泥、绝望到头的她咒骂“老天爷,你个王八蛋”,首次在演员表演上触发观众泪点。

     另外,在纠结救儿子还是救女儿时失魂落魄,幸存后生活中情绪的纠结,最后与女儿相认时又喜又怕的纠结,徐帆的表演收放自如,几个人生阶段层次感十足。她每一次感情的爆发,尤其是最后母女相认给女儿下跪的场面,都成为了电影主要的重磅催泪弹,观众们也被这些场面感动得痛哭流涕。冯小刚这次的电影也下足了力气来展示徐帆表演上的震撼力。

     影片结尾:汶川地震再次呈现

     《唐山大地震》对于唐山观众来说,可能有特别的意义,观影也会有不同常人的体会。但面向全国观众,影片中关于汶川地震的场面更让人动容。

     汶川地震的发生,如今很多80后、90后都有深刻的体会。对于同胞的受难,几乎每个人都从电视直播中感受到了这种悲痛。所以当电影展现汶川地震的救灾场面时,现场更多的人眼眶湿润了。

     两大幽默点——

     徐帆口音 唐山话说得不太地道

     《唐山大地震》故事背景在唐山,自然戏中演员多数都是要说唐山话。不过来自全国各地演员的唐山话说的可真是不地道。张国强唐山话中不时流露出东北味,而实际上他在剧中的角色又是一个山东来的人。张静初和李晨扮演的姐弟因为在杭州等地生活,所以口音不地道还说得过去。最让观众绷不住想笑的就是女主角徐帆。徐帆的口音让人想起了她和冯巩主演的喜剧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几乎完全一模一样。本来就不地道的唐山话再加上徐帆本身说话总给人底气不足,没气的感觉,所以在片中显得十分另类。

     剧中台词 悲伤中不失生活乐趣

     冯小刚的电影有幽默,而这幽默并不是来自刻意的搞笑,而是源于生活。所以,在《唐山大地震》中,冯小刚并没有因为题材的沉重,而回避这些生活中的幽默和敏感问题。所以在观影时,除了有抽泣声,不时也夹杂着笑声。比如陈瑾扮演的养母,在看到陈道明扮演的养父因为女儿张静初做噩梦而跑去安慰时,私下指责养父只穿着睡觉时穿的短裤是“不着调”,这也激怒了养父,陈道明一句:“这是在我家里,难道我还穿得周武正王的啊!”引起全场爆笑。

     另外,很多沉重的话题在冯小刚的导演下,也变得更加轻松、真实和生活。比如展现儿子的假肢时,妈妈说:“快吃饭,吃完了把胳膊戴上”。还有比如“上了大学,大学中也有不少废物”、“怀孕只不过是一次错误,是可以纠正的”等台词都调侃了不少社会现实。

     我们特效不是编的

     植入广告适合这片

     冯小刚力压群星成焦点,现场回应两大质疑

     我们特效不是编的

     植入广告适合这片

     继12日在唐山举行了万人看片会后,昨天,冯小刚再次携影片主演亮相北京,但是,冯小刚却是无可争议的绝对主角,在首映发布会结束后的分组采访中,记者们的提问焦点都是针对冯小刚,而冯小刚在记者的围攻下,也回应了关于影片特效、植入广告等多个质疑。

     质疑一:特效不真实?

     冯语:我们的特效是有依据的

     在此前的发布会上,冯小刚曾经表示,影片的特效肯定要比《2012》做得好,因为他找来了世界一流的特效团队来做,而且他认为《2012》的特效做得很假,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定不会让观众看出来特效的痕迹。

     不过,在前天唐山看片会结束后,有不少观众和记者都对影片的特效产生了质疑,觉得并没有冯小刚自己说的那么好。对此,冯小刚虽然做出了回应,但是答案却让现场记者感到有些模棱两可,好像冯小刚本人也对影片的特效失去了以往的信心。

     冯小刚说,在做特效前,他看过一些纪录片,也探访了很多地震亲历者,听他们讲当时大概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最终呈现给观众的特效场景是有依据的。”

     质疑二:植入广告多?

     冯语:这是导演对自己的保护

     除了特效,片中的植入广告也是记者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今,影片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植入广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在《唐山大地震》这样悲情的影片里出现了植入广告,让大家多少有点接受不了。

     谈到这个问题,冯小刚再次发扬了他快言快语的作风,称中国的电影产业链太薄弱,植入广告是这条可怜的产业链上仅存的一个链条,也是导演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会长期存在下去,“我觉得有广告植入电影是对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个帮助,导演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它和电影结合的更好。”

     冯小刚坦言,好莱坞对电影的回收产业除了通过票房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途径,产业链条非常完整,而中国只有植入广告这一种方式。对于片中的广告,冯小刚表示自己都很满意,没有觉得哪个不合适,“如果不好的话,我肯定就不会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