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数字出版“乱象” 标准如何破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14/2010 17:13:00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慧聪印刷网】当各路媒体纷纷引用“2009年数字出版实现产值750亿元”这一数据的时候,数字出版似乎更加炙手可热。而近日的采访中我们观察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背后,标准问题正悄然浮出水面:一方面,产业链内部各环节之间凸显标准“乱象”——技术提供商期望出版社提供符合其标准格式的数字内容,而出版社希望作者能提供符合其出版软件支持格式的稿件内容,消费者则对不同技术提供商提供的不同数字平台之间难以无缝对接而烦扰;另一方面,数字出版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博弈也初露端倪,工信部不久前宣布着手制定手机出版相关标准,这让出版界有些意外的同时,更多了几分尴尬…… 

  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的焦灼溢于言表:“数字出版突飞猛进,而标准的滞后正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因标准不成熟带来的资源浪费、新的信息孤岛问题亟待破题,比这更让人着急的是时间的流逝,如果产业链各方不能尽快携手突破这一瓶颈,十年也不过是一眨眼的事儿,我们将错失产业发展和转型的最佳机遇期。”

  一问:数字出版方兴未艾,标准如何破题?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出版业的工作方式,拓展了产业链,还对出版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告诉记者,我国在手机出版、互联网出版、动漫出版、网络游戏出版、数据库出版等新型出版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缺位,企业标准缺乏协调,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正面临标准化的屏障。

  对此,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今年初提出,未来10年中国新闻出版业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各种支撑条件,标准化就是其中之一,并强调“要加快推动新闻出版标准体系,特别是新业态标准体系建设”。

  “数字出版标准化,有利于数字出版链条上的参与各方实现利益均衡,分工合作,整体降低成本,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实现技术兼容、数字内容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在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出版物格式分技术委员会张书卿看来,数字出版标准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我国此项工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是目前业界对数字出版标准化的认识还存在盲目性,认为与传统出版标准化完全没有关系,要制定数字出版标准就要重新制定一套与传统出版标准完全不同的标准;二是业界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数字出版到底应该制定哪些标准,哪些标准是目前市场急需的等问题,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三是我国基础性标准和传统出版标准尚很薄弱和不健全,直接影响到了数字出版的发展。

  对于产业链各个环节纷纷涉足数字出版标准制定的情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翁铭泽表示,数字出版目前尚在起步阶段,产业链各方从自己的角度探索标准是件好事,出于利益关系、自身优势等考虑,加之现在各个行业的标准也未完全成熟,因此很难主动接受别人的标准,也是正常现象。

  汉王资源部总监陈少强认为这种乱象“实属无奈”,“数字出版现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走在前面的企业摸过去了,就知道该在哪里搭桥,也就形成相应的标准;后来者只需走桥就行了。可现在大家都想摸,却不一定都摸得过去。”北京书生公司董事长王东临则认为,标准的制定就应该是开放式的,越是利益的相关方,就越应该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来。

  二问:传统出版能否主导标准进程?

  “在国外,不少大出版集团很早就认识到了标准化的重要性,在产业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发起和主导了多项数字出版相关标准的制定。如epub电子书格式就是由兰登书屋和哈珀·柯林斯等多家出版商联合美国出版商协会、国际数字出版论坛制定的。”张书卿告诉记者,反观国内,技术商一直是数字出版的主导力量,对标准化的热情也明显高于传统出版单位。“如果传统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标准仍然漠不关心,未来在数字出版大潮中的处境将更加危险。”

  传统出版是否应在标准制定中占主导地位?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总经理刘成勇分析说,“除了‘应该’,还有可能性的问题——现阶段就是让出版单位来主导,也不容易做成,因为在数字出版领域,传统出版的力量尚不强大,所以目前由技术商来牵头或参与,可能更合适一些。”

  刘成勇认为,只有实现了充分的市场竞争,或至少是相当发达的阶段,才能看出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然后以它的标准为主,再参考其他标准,最终制定出统一的、为各方接受的标准。

  作为首批高调介入电子阅读器的出版集团,上海世纪的做法显然值得传统出版单位借鉴。辞海悦读器不是简单地把内容资源固化到终端上,而是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epub格式标准,章节、标题、图、表、检索一个都不少,就是希望阅读器带给读者的体验尽可能地接近纸书,从而体现传统出版在介入数字出版时的优势。翁铭泽建议出版单位更多、更深地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从内容开发、应用角度提出更好的想法,与技术商合作,改变目前“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不平衡局面,推动商业模式尽快成熟。

  广东和北京近期相继成立了数字出版联盟,谋求产业链各方的紧密合作。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黄海晖告诉记者,广东数字出版联盟的工作中有关于标准制定的内容,但目前尚未开始具体的动作。“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行业利益的博弈会更加激烈,相关标准的推进越发显得迫切。”

  三问:多头抢滩,主管部门从何发力?

  手机出版的强劲势头,已被有识之士认为是传统出版的“下一桶金”,而工信部宣布将制定手机出版标准的消息,不免让出版人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出版业要不要抢滩手机出版的标准先机?出版业能不能占得手机出版的制高点?还将有哪些标准可能“花落别家”?

  对此,刘成勇认为,数字出版本身就是跨领域的,所以不同行业的主管部门均有涉及也很正常,但部门之间的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标准实际上是一个象征,谁率先在一个产业中确立了标准,谁以后能寻求的产业扶持政策、发展空间就会大不一样。工信部要做手机出版标准是向我们发出了一个信号,出版业的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如果不花点功夫在这个事情上,行业的空间就面临着萎缩或被分割的可能。”翁铭泽也持相同看法,“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对产业的发展肯定是有利的,使市场尽快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和商业模式也就慢慢成熟起来。”

  据总署数字出版司科技处调研员蔡京生透露,就相关标准的制定问题,总署与文化、广电和工信等部委均有沟通,并基本达成共识,如终端设备的标准由工信部负责,而涉及到知识内容的数据格式的,由总署主要负责。目前主要抓标准体系建设和基础核心标准的制定,遵循与国际接轨、产业通用的原则,标准化工作重点是内容管理和数据交换,以有利于出版资源的聚合和未来的深度挖掘为目标。“只有标准规范、能复用、泛载体,数字出版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引导出版行业注重自己的内容资源的整理加工、保护和利用。”

  中文在线研发中心总经理助理姜波多次参与过相关标准工作会议,感受颇多:“大家已经认识到了坐在一起解决标准问题的重要性,但开会时要么是信息不全面,沟通不充分,要么是只谈各自熟悉和期望的领域,难以形成共识。这直接影响了的标准工作的推进。”姜波认为,要向那些有先进经验的国家深入“取经”,如手机出版在日本已经相当成熟,我们就一定要看看哪些经验能为我所用,才能让我们的标准工作尽可能地少走弯路。刘成勇则建议,现阶段抓标准建设不要求全责备,只需找准一些最急需的突破口,如显示问题、版式问题等,先出台几个标准,很有可能就会带动产业良性、规范发展。

  据了解,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现有的出版、印刷、发行和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都在各自领域积极开展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而由总署牵头负责的“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等4个国家级重点数字出版工程项目,都包括了基于数字出版工程标准的研制,这将有利于推动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下一步应当联合行业组织、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各方力量,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加快数字出版领域各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以促进新闻出版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