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未来该如何发展?
【慧聪印刷网】不可否认,随着手机、MP4、电纸书甚至PSP的普及,电子书已经越来越被人认可,地铁上,公交车上,为数不少的人也选择了阅读电子书。有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网民都有阅读电子图书的习惯。根据工信部的信息,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手机阅读用户已有1.55亿。这是一个极大的市场。但与此产生强烈对比的是,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销售手持阅读器70万部。而这一数字可以说明,绝大多数的人,仍在阅读免费电子书,虽然电子书以最小的“体积”深深扎根于人心。但电子书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电子书来源不明 质量良莠不齐
现今的电子书市场,除了少部分是出版社授权给电子书阅读器制造终端外,大部分的电子书发源于网络,流传于网络。部分电子书从未出版,这也就意味着,没有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把关、审核,电子书内容监管的缺失,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质量上的良莠不齐。部分内容涉及色情、暴力,无不严重影响着电子书未来的发展。
电子阅读器平台不统一
目前除手机等阅读平台外,电子阅读器即电纸书品牌众多,但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平台拥有自己独立的书库系统,彼此之前不兼容,造成了买谁家的阅读器,就只能看谁家的书,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阅读、使用感受。
盈利模式不清晰 发展存在瓶颈
传统图书出版主要依靠图书本身为盈利点,电子书目前阶段也采取同样的形式,即通过用户下载付费获得收入。但发达的网络形成的“免费书库”对用户付费的盈利模式冲击很大,大量的免费资源,用户可以不花一分钱而获取内容,最终导致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为电子书支付费用。根据中国移动的一些调查统计显示,国民每年手机阅读的花费大概在15元钱左右,在接触数字化阅读的网民当中52%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内容,接受一本电子图书的阅读价格大概3元左右。如此形势下,如果仅仅依靠下载付费想支撑整个电子书行业的发展是不现实的。
而另一方面,国人的使用习惯仍停留于免费阶段,喊了多年的软件正版,但目前的情况仍是盗版盛行。想依靠电子书下载盈利难上加难。据业界人士介绍,某出版社曾将旗下100本图书版权代理给国内一家电子书厂商,分成比例为4:6(设备商占40%,内容提供商占60%)。而这100本图书一年才能给我们带来不到3万元的收益。如此低的收益也造成出版社不愿意将精力花费在图书数字化上,进入无内容更加无收益的恶性循环。
规范内容 重新定位盈利模式 电子书中自有“黄金屋”
日前,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成立了“电子书(内容)标准项目组”,近期将针对电子书产业发展出台规范性文件,以推动电子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快促进传统出版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表示,“电子书(内容)标准项目组”将进行标准编制工作,其中包括体系、术语、分类、标识等的基础性标准,包括电子书内容质量要求、版式格式、服务平台等的产品类标准,包括电子书内容质量检测要求、发行统计、内容编校、流程控制等的方法类标准以及电子书行业准入退出机制等管理类标准。”
而新闻出版总署此次将对电子书(内容)进行标准编制工作,一旦标准制定,将对处于无序状态的电子书市场以规范。良好的体系、内容标准,将更有利于电子书行业的发展。虽然电子阅读器各平台之间的竞争关系无法通过这样的标准打破,但在信息化的时代,兼容统一肯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至于电子书的盈利模式,可以仿照杂志、期刊进行。即通过广告创收。传统印刷图书靠内容,但电子书却不能只靠内容。但数字化的形式使得我们可以在其中加入更多的内容如广告。加之电子书技术的发展,而前不久彩色电纸书的推出,也使得在电子书中加入更多的图像、音频乃至视频都成为可能。事实上,国内某著名电子杂志已经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盈利,而用户下载其杂志的收费为零。电子书同样可以仿照此方式,对用户免费,对厂商收费。即用户免费下载,但在电子书中植入广告,向广告商收取费用。而这一方式对于习惯了免费的用户来说,是再适合不过,因为下载免费,他们并不会介意下载的电子书中多出几页同样免费的内容。而下载量的提高,更是会激发出版社的热情,热衷于开展电子书业务。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标准的制定,电子书行业将逐渐进入有序发展状态,而这其中蕴含的潜力更是无限,宋真宗在《励学篇》曾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虽其本意是鼓励后生读书,但对于电子书这一市场来说,电子书造就“黄金屋”也不是不可能的。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