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云阳加快城周建设 打造第二大城市"后花园"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7月7日

  本报讯 “云阳地处万开云经济板块,责无旁贷地要主动站出来承接机遇。”近日,云阳县委书记李洪义在该县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说,云阳要加快城周城市建设力度,努力打造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后花园”。

     云阳发展的历史机遇

     “万州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是云阳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后,云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集中学习,研究部署抢抓机遇、借力发展工作。李洪义说,抢抓发展首先要把全县干群的思想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为此,该县开展了深入广泛的学习活动,认真分析《决定》蕴藏的机遇,积极寻找云阳的结合点,借万州建设第二大城市契机,力促实现错位共赢发展。

     随后,云阳县经信委、规划局、旅游局等部门,陆续前往万州对接,共商发展大计。针对赴万对接情况,结合云阳实际,各部门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初步对接措施,目前仍在进一步深入论证,优化、细化,待最终确定后将立即付诸实施。

     切实抓好城市规划

     “一个城市的发展首先要抓好规划。”李洪义说,万州怎么规划,云阳就怎么对接。要明确城市发展方向,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质。围绕把云阳城区打造成万州区卫星城市,完善城市规划,力争到2015年将县城建成3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县创建成果,配合万州建成第二大城市,合力打造渝东北宜居城市群。

     作为移民迁建新城的云阳,近年来狠抓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强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内涵进一步丰富,城市形象大为提升。目前,云阳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11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8万,城市绿地率达41.2%。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市级卫生县城、市级文明县城、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已通过市级初验。

     狠抓基础设施配套

     云阳与万州接壤,相距万州五桥机场、万州火车站约50公里,渝(重庆)宜(宜昌)高速公路横贯境内7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穿越县境68公里,云万两地处在同一交通干线上。

     “云阳与万州如此相近,给万州配套基础设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给云阳作配套。”李洪义说,要加快云阳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云阳与万州的连接通道,进一步缩短与万州的时空距离,使万州的水、陆、空等基础设施,成为云阳经济发展新的助推器。

     同时,要加强云阳自身的公路、港口、铁路站点等建设,以及云阳与开县的交通干线建设,提高云阳交通的承载能力,形成以万州机场、宜万铁路、万达铁路、渝沪高速公路、郑渝昆铁路和万州深水港为依托的“万开云”快速物流大通道。

     错位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上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时,要瞄准万州的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在云阳发展下游和配套产业,推动云阳经济跨跃发展。”李洪义说。

     工业方面,以真空制盐项目和锦艺硅项目为龙头,打造粉石英和硅盐相结合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以聚丙烯项目和BOPP、BOPA项目为龙头,发展以塑料产品为主的高新科技产业;以雨润集团和亿口鲜肉制品加工项目为龙头,做大盘强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与万州区工业主导产业错位发展、互为补充。力争到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2015年达到200亿元。

     农业方面,着力打造重庆“牛羊大县”和“柑橘大县”地区性品牌,发展蚕桑、中药材、油桐、蜂产品、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建设库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打造渝东北现代农业示范片。确保到2012年,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2015年达到100亿元。

     此外,还要把云阳张飞庙景区、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培育成国家级旅游精品,要抓好龙脊岭文化公园建设并把云阳县城建设成一个旅游景点,努力打造云万长江三峡黄金旅游重要目的地。(华龙网 通讯员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