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回眸金融危机中国造纸业的冬去春来(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30/2010 16:39:00   来源:《中华纸业》

  

  

 精彩资讯
南非世界杯
·九点:做好印后装订的1
·下午茶:上海国际印刷周将开幕
·走进印度印刷业神秘世界
·国内印刷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新旧《红楼》PK海报欣赏
   

    【慧聪印刷网】1 曲折前行:中国造纸业在金融危机前的改革与发展

  从改革的层面上看,打破计划经济的国企垄断、引入民营资本的国退民进是我国竞争性行业的改革主线。造纸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拉开了帷幕。经受了文革重创的造纸工业随着轻工业部造纸工业局的重新成立而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随后一段时间,“承包制”唱响神州大地。农民承包土地,工人承包企业,造纸行业也迎来了“承包”的热潮。一些有能为、有魄力的造纸人,承包了部分出现困境的造纸企业。而这之后的发展,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道路。大的国有企业凭借资金、原材料、人力资源尤其是政策的优势,一路高歌猛进,靠上马新设备、兼并小企业不断扩张实力。而与此同时,一些民营小企业也在国营大企业的夹缝中艰难地发展着。

  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双轨制”的终结,造纸企业完全走向了市场。与此同时,国内部分纸种出现严重供不应求,国家加大了对纸品的进口力度,但由于缺乏调控经验,未能很好地控制规模,加上国外企业的倾销,使国内纸企一下子暴露在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一大批计划经济时代光彩辉煌的国有大型造纸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且市场竞争意识淡薄,再加上“三角债”拖累等因素,很快地垮掉了。

  在成功抵御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迎来了一个黄金的发展时期,GDP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也给纸张的需求带来了强劲的动力。据统计,2000~2007年,我国纸及纸板产量年均增长13.39%,消费量年均增长10.72%。虽然期间经历了2001、2002年国外倾销以及短暂经济回调带来的周期性调整,但随着国家几项反倾销措施的出台以及经济的重新复苏,我国造纸业始终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从发展的层面上看,我国造纸工业不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而且规模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了一批市场化的行业领袖。但是,30年的造纸工业发展,虽然造纸企业普遍经历过从低谷到过热,又从高温到寒冬的完整发展周期,但无论是传统的国企还是后起的民企,还都缺少国际竞争的地位和过冬重组的能力。

  从2005年开始,伴随着全球纸业的扩张,尤其是中国、东南亚以及拉美国家和地区的飞跃式发展,与造纸相关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也加速上扬。国内主要造纸企业纷纷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部分造纸企业通过上市,获得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进而购买新装备、投产新项目、建设原料林。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过于乐观的市场分析上,都处在价值与价格背离的状况。在奥运效应的带动下,产业的泡沫越吹越大。

  然而,当宏伟的纸业蓝图绘制到关键时刻时,2008年第三季度,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突然爆发。

   2 高处不胜寒:全球金融危机是中国造纸业产业整合、企业优选的良机

  谈到中国造纸业的现状,首先还是要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从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初,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高利率的刺激推动,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国内,谋利益、抢资源。国外热钱一度将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推至失去理性的高位,同时也轮番推动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不断飞升,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流动性泛滥。中国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也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严重缩水,政府为了社会稳定,巨额补贴石油、粮食等基础能源和食品的价格,政府财政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一时间,中国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 [2] [3] [4] [5] 下一页 

  资讯快递:

相关阅读:
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朗 造纸行业利好
第七届广州纸展拓展中国纸新兴市场
玖龙纸业:10年第二季度产量低于预期
澳大利亚七十余年历史造纸厂已关闭
FSC:牛奶利乐包“换装”的商业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