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香港千名师生赴川感受3000年古蜀文明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6月28日   来源:四川在线

  大象悠然行走在茂密的丛林中,以耕作为生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太阳有着强烈的崇拜……太阳神鸟、亚洲象头顶骨,数以万计的陶器……一件件展品,在千名香港师生脑海中勾勒出3000年前古蜀文明的田园牧歌景象。昨日,来自香港的千名师生抵达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杜甫草堂、省博物馆之行,将他们从现代都市拉回到四川厚重深沉的历史文明中。

     惊讶

     古蜀文明程度很高

     除了大量的玉器、金器、石器等出土文物外,金沙遗址内广泛分布着房址、灰坑、窖穴、水井、水塘等生活遗迹,这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具,向人们述说着在天府之国这片土地上,商周时代人们的生存状况。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二展厅,展厅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和复原场景,从居所、烧陶、冶铸、制玉、墓葬等方面,展示出充满活力的古蜀王都社会生活。

     一进入该厅,一幅3000年前古蜀人生活的复原场景令香港师生发出惊叹。一条小溪绕村流淌,古旧的茅屋前,人们或耕作、或嬉戏,村外的远方,数头大象踱步在森林中……师生们拿起手中的相机一阵忙碌地拍摄。香港中文大学校友联会张煊昌中学的李玉瑜不禁惊异:“原来几千年前的四川竟然还有这么多大象啊!”

     17岁的李玉瑜是第一次到四川,天府之行刚刚开始,便让她震惊:“原来,四川不仅有大熊猫,几千年前还有成群的大象。几千年前的古蜀人已经会制作那么精美的玉器和金器了,文明程度相当高!简直出乎我的想象!”

     翻看着在金沙遗址拍摄的照片,粉岭官立中学的张雪梅老师忍不住一脸幸福地微笑:“金沙遗址展品,曾经到香港展出过,当时我很想去一睹风采,但最终却没有如愿。想不到这次却可以实地参观金沙遗址,还真是有缘呢!”

     感叹

     天府之国,果然人杰地灵

     离开金沙遗址博物馆,香港师生一行前往杜甫草堂。“杜甫是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气息古朴沉郁,非常有大家风范,被尊称为‘诗圣’。一会儿,大家就可以走进‘诗圣’的家中,可得好好感受一番他的精神噢!”随着距离杜甫草堂越来越近,张雪梅女士对学生交待,千万不可放过这个与“诗圣”精神对话的大好机会。她说,香港学生的课本里也会学到杜甫的诗作,对杜甫的诗作极为推崇,“这次赴川访问之行,可以亲自到杜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师生们共同看一看、走一走,感受一番,对我们而言,是一件极为荣幸的事。”

     首先进入的是“大雅堂”,堂外正中央摆放着“诗圣”杜甫的雕像。见到雕像,香港学生们立即上前与“诗圣”合影,性格外向的香港学生们,还煞有介事地模仿着杜甫的神态动作,摆出负手而立、抬眼远眺的姿态。

     来自香港保良局董玉娣中学的林乐怡与“诗圣”合影结束后,表情欢快:“我非常喜欢杜甫的诗作,去年暑假就打算到成都来瞻仰草堂。想不到,这次终于达成所愿了。”林乐怡得意地说,朋友们看到她和“诗圣”杜甫的合影,一定羡慕至极。

     师生们来到草堂,整座草堂保留了清嘉庆年间重建时的格局。一道柴门之后,便是旧址。其间流水萦回,小桥相通,竹树掩映,还未入草堂,眼前的景象便已让人感受到“诗圣”的诗情画意。此景下,思古之情顿生。一位男同学推开柴门,轻声吟道:“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博得众人一阵喝彩。

     在杜甫草堂感受一番诗情画意后,千名香港师生又前往四川省博物馆参观。此次赴川访问的首程,使香港师生一路感叹:“天府之国,果然是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厚重浓郁。”

     未来几日的行程中,千名香港师生还将前往北川。[记者郑其摄影华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