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珠海月底将展出200余件欧洲古瓷精品(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6月27日   来源:珠江晚报

  本报讯 6月30日,“东风西渐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欧洲瓷器展”将在珠海市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200余件欧洲18世纪以来的古瓷精品,或食器、或茶器、或雕塑、或摆件,瓷光熠熠,遍室生辉,这批精美的瓷器由加拿大收藏家拉斯洛帕拉克维茨、孙建伟夫妇捐赠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一批大规模、高品质的古代欧洲瓷器。这批瓷器曾在上海、武汉、深圳举办过展览,均引发观展热潮。此次珠海办展,为珠海市民展示了欧洲瓷器发展的历史进程。

     造型精细的“欧洲印记”

     记者在布展现场看到,除了常见的杯盘碗盏之外,这批欧洲瓷器还有19世纪人物造型精细新瓷、小天使造型瓷碗、特色瓷鞋等,都打上了浓厚的“欧洲印记”。据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张岚介绍,欧洲瓷器并不完全是拿来主义,而是在吸收中国瓷器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欧洲瓷器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光彩,这批展品可以让今天的观众充分领略具有浓厚异国情调的西方瓷器的艺术魅力。

     仿造中国瓷器

     据悉,17世纪,中国和欧洲的贸易往来发展迅速,而中国瓷器产品最受西方社会热捧,对于使用铁制品的欧洲人来说,中国瓷器的轻巧、美丽、干净和实用“令人惊诧”。因价格昂贵,中国瓷器在欧洲各国是上流社会才可享用的高档品,一些富裕的上层人士开始从中国定制有本家族图案和徽记的瓷器,但进口瓷并不能完全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许多欧洲国家开始仿造中国瓷器。第一代仿造品是由荷兰人制造的陶器,1708年在德国迈森(Meissen),一名科学家成功烧制出欧洲第一代瓷器,尽管没有中国瓷器精致,但已有七八成相似。随后,法国和英国也相继仿造中国瓷器。

     18世纪中期迅猛发展

     18世纪中期,整个欧洲大陆尤其是英国和德国瓷器制造业迅猛发展,许多城镇开始有规模地生产瓷器。他们从单纯的仿制,逐步结合欧洲的文化和传统,烧制出具有欧洲风情的精美瓷器,这些不同形状,不同图案,不同颜色的瓷器广受民众欢迎,而这一仿造、结合、创新的瓷器工业成就了欧洲近代约200年的经济发展。张岚评价:“毫不夸张地说,欧洲瓷器业的发展与工业革命同步,为当时的欧洲创造了巨大财富,并形成了欧洲别具特色的瓷器艺术。”

     ■对话

     欧洲瓷器摆脱了中国风

     图案精美的瓷盘、身穿宫廷服状的小瓷人、小巧玲珑的瓷鞋……200余件精美的欧洲瓷器本月30日将在市博物馆展出,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张岚,他认为这批瓷器是东西方文化的精美结晶,并且与欧洲的工业革命同步发展,欧洲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探索,成就了令人目炫神迷的欧洲瓷器艺术。

      记:这批欧洲古瓷器是如何收集的?

     张:这批瓷器是由加拿大收藏家拉斯洛帕拉克维茨、孙建伟夫妇捐赠的,孙建伟是上海人,这对伉俪非常喜欢欧洲瓷器,他们把自己多年的珍藏捐献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体现了收藏家的大家风范,让更多的中国人有缘看到欧洲瓷器的历史发展脉络。

     记:这批欧洲瓷器与中国瓷器相比有何特点?

     张:从图案上来说,中国瓷器以线条为主,而欧洲瓷器重视造型,他们烧制出来的立体瓷器摆件就很有特点。

      记:当时欧洲都有哪些制瓷名家?

     张:18、19世纪德国迈森、德累斯顿和英国韦奇伍德、法国塞夫勒等都出产绚丽多彩的精美瓷器。观众可以从贵为欧洲第一名瓷的梅森瓷器的精致,了解其在欧洲瓷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可以从德累斯顿瓷器中的人物造型,领略欧洲的写实技法和精湛工艺,至于英国韦奇伍德碧玉细炻器产业背后的故事,更能使人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财富的增长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