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深入山西省会太原市进行采访,所见所闻,无不令人深刻感受到太原文化体制改革对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大促进作用。仅2009年,太原文化产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逆势上扬,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5亿元,占GDP的比重近6%,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的34.4%。从“挖煤”到“挖文化”,文化产业正成为太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党政统领 为改革提供强有力保障
2009年8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做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太原市于9月率先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全盘启动,强力推进,并决定设立3000万元的文化创意产业年度专项资金。
为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市长张兵生亲自挂帅担任领导组组长和第一副组长,市直19个部门的一把手为成员,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10个县(市、区)同步部署,同步展开。党政主要领导统领改革、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合力推动,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就太原而言,此轮改革任务重、门类多,涉及人员多达5000人。为此,太原不是在旧有机制上“小打小闹、修修补补”,而是坚决清理和废除阻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构建起富有创新意义的文化体制。
对口政策先行 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太原市及时制定出台了《太原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太原市深化广播电视和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太原市关于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意见》和《太原市电影公司、影剧院转企改制的方案》、《太原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5个指导性文件,下发了《太原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太原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太原市振兴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意见》3个配套文件。这些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政策和措施,保证了改革的正确方向和有序推进。
建立“大文化”管理体制 向改革要效率
2009年,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进行机构合并、职能整合,10个县(市、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系统进行职能整合,并按新职能开展工作。
同时,太原市、县两级现有文化(体)、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及“扫黄打非”等执法队伍调整归并,建立和完善了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机构,人员为全额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10个县(市、区)分别组建了文体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规范名称,明确职能、人员编制、经费来源和建设管理,做到了“六有”:有工作经费、有办公场所、有交通工具、有通讯设施、有办案取证设备、有统一服装标志。此举大大充实了全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力量,有效提高了执法效率和行政效能。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