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电影“广告植入”是把双刃剑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6月23日   来源:光明日报

  清冷也好,热闹也罢,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落下帷幕。在获奖影片犹如“熟悉的陌生人”从公众面前一飘而过的同时,电影人对电影植入广告的“开炮”却成了此次电影节让人印象深刻的亮点。

  6月17日下午,吴宇森、彭浩翔、钮承泽、王小帅以及主持人何平——5位来自内地、香港、台湾地区的电影名人把脉中国电影的前程。其中最年轻的香港导演彭浩翔言语最大胆,炮轰内地某些电影的广告植入,已经到了“不要脸”的地步。

  电影为什么需要广告植入?道理很简单,缺钱!植入广告可以大大降低电影的制作成本。例如,前段爆红一时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据说单单靠电影中的广告植入就已经收回了成本。几年前,当电影广告植入还没有遍地开花时,就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影中的广告植入其实是一种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强强联合,是一种“双赢”。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远一些的《007》系列,几乎每一集都会出现新款概念车,而且都是还没有上市的,观众完全被其神奇功能吸引,主动去寻找是哪个牌子的车;近一些的如《阿凡达》,里面的电脑都是虚拟的电子墙,虽然这种电脑还没有上市,但它已经打开了潜在的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电影中,“广告植入”是隐蔽的,而且,这些广告的植入与电影情结并不排斥,电影导演的个性也丝毫没有因为广告植入而被破坏。

  回头再看我国电影的“广告植入”之路,当2004年底《天下无贼》中大量曝出宝马汽车、惠普笔记本、佳能数码摄像机、诺基亚手机等产品的广告镜头时,那时我们还惊叹于冯氏电影与好莱坞电影营销模式接轨了。而在五六年之后的今天,坐在电影院里每当看到银幕中蹦出广告的影子时,我们内心却会不自觉滋生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