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保护靖江王陵墓群遗址还原历史真实(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6月20日   来源:桂林日报

向游客开放的庄简王陵,神道两旁的石像栩栩如生。 

  漓江之东,尧山脚下,有一片明代靖江王陵墓群,已历经600年风雨。

  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墓体系。在第二代靖江王朱赞仪复国后的二百多年间,先后有11位王、11位王妃、4位次妃、40多位王子(辅国将军)及数百位宗室(奉国将军、镇国、辅国、奉国中尉、县君、乡君)、宫人等安葬于此,现在尚有遗迹可寻的墓冢还有320多座。11座王和王妃的合葬墓、4座次妃墓及大多数将军墓的墓冢、石像保存尚好,但原有的陵门、享堂、厢房等木构建筑均已无存。

  靖江王陵墓群沿尧山西麓分布,共有大型陵墓建筑遗址24处。靖江王墓群破坏严重,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当属十一陵的地表石刻仪仗,现存334尊。它不仅在数量上属全国藩王陵中所少见,且从时代上基本与明朝同始同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创造出一组组庞大的石刻群。有望柱、神道碑、驯兽、猛兽、神兽、翁仲等6种造型。它们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既显示了王族的尊严,又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艺术上的追求与成就。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明代藩王陵的墓仪规制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实物资料。

  靖江王陵墓群分布比较散,目前仅开放一处供人们观看并了解明代的历史和文化,这一处是靖江庄简王陵。靖江庄简王陵是第三代靖江王朱佐敬及其妃沈氏的合葬墓,其陵墓被破坏严重,但是残留的石作仪仗遗迹还保存完好。石作仪仗代表了墓葬的地面规制和死者身份,靖江王陵墓群的所有陵墓都是按照相同的样式建造的,但是石作仪仗的样式和数量却是按等级雕刻的。靖江庄简王陵共有石作仪仗11对,从外向内依次是守陵狮、墓表、狻猊、獬豸、虎、麒麟、勇士控马、象、秉笏翁仲、男侍、女侍,这些石作仪仗真实地反映了明代藩王对身份和地位的重视。

  明代之后,经过改朝换代的大变革,靖江王陵墓群很久无人管理。虽然清道光年间政府曾立碑警示百姓,禁止百姓在王陵取石、取木,但是王陵仍然不断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靖江王陵一直受到国家文物局和各级政府的重视。1963年,靖江王陵墓群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成立了桂林市尧山陵墓文物管理所,对靖江王陵进行专门的保护和管理,不断完善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并有国家投资在靖江庄简王陵遗址上复原了靖江庄简王陵,把它作为展示靖江王陵文物的重要窗口。1996年,靖江王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1998年,更名为桂林市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桂林靖江王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