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长沙吆喝王”收集42套经典长沙吆喝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6月18日   来源:长沙晚报

  本报讯 “诊伞啵?”太平街麻石路巷子里幽幽传出这么一声长沙味的吆喝,会让你觉得恍如隔世么?昨日,在号称“长沙吆喝王”的伍仁斌喊出的叫卖声中,记者就玩味了一回时空穿越。湘剧艺术家伍仁斌花了40多年时间,搜集42种经典长沙叫卖吆喝词。随着修伞、铆碗等老行当纷纷消失,这些吆喝声也与现代人的生活渐行渐远。伍仁斌正在筹拍全国第一部关于吆喝词的纪录片,为古董级的“长沙吆喝”立传,勾勒出老长沙的回忆。

     演卧底,“鞋匠”迷上吆喝声伍仁斌老师在湘剧舞台上唱了52年,培养出“活宝”何晶晶等知名笑星。作为名人,他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爱好:收集长沙叫卖吆喝词。

     “我迷上长沙吆喝词,是演特务演出来的。”伍仁斌回忆说,上世纪60年代,二十出头的他出演《红灯密码》(即后来的《红灯记》),他扮演一个小特务,以修鞋匠的身份卧底,专门监视主角李玉和。

     虽说是演个不光彩的小角色,他却非常用心。为了入戏,他每天泡在家门口的鞋匠周围,揣摩他们的一颦一笑,尤其是那声声吆喝——“修皮鞋、套鞋,烂布烂棉鞋……”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吆喝声这门艺术,并开始收集整理。

     为拜师,大街上狂追破烂王从演小特务开始,伍仁斌对街上的叫卖吆喝近乎痴迷起来。上街买菜、吃粉、打酱油,都要对小贩们观察学习很久。老伍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至今都觉得好笑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他对收废品的吆喝声产生浓厚兴趣。一次和老伴上街买菜,他发现一个捡破烂的吆喝起来非常有韵律,于是就痴痴地跟着他走,竟把老婆撇下了。收破烂的以为他是坏人,拔腿就跑,他就追,一直追出两条街。

     42套小吆喝背后有大学问“磨剪子咧,锵菜刀——这是北方版本;锵刀磨剪——这就是长沙味。”老伍说,别看三言两语吆喝,背后有大学问。以磨刀吆喝为例,早几年长沙街上流行的都是北方手艺人,就像刘欢歌里唱的,调子拖得很绵长。而长沙版的则几乎失传,体现长沙人讲话的干净利落,就简单四个字。

     除了暗藏语言学的学问,吆喝词还是市民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传承的“活标本”。他收集吆喝词,不仅收集其词汇。连配套动作、唱腔都要有板有眼。“卖河水啊!”“铆碗不咯!”这简单的两句吆喝,就代表两种消失的职业。如今,随着大超市、大卖场的勃兴,贩夫走卒们渐渐消失,吆喝声也淡出人们生活。

     伍仁斌说,他将筹拍的这部记录片,将用当时老长沙穿的衣服和道具,用原汁原味的吆喝声,还原正宗的长沙吆喝。“用消失在小巷尽头的那声声吆喝,勾勒起人们对老长沙文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