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12日,我市喜添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指禅推拿、花袖、醒狮、佛家拳、客家咸茶、唐家湾茶果和定家湾茶果、起名等,被市政府列入珠海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些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也同时公布。同时,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珠海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人人参与”。我市在珠海市博物馆外广场上举行了珠海2010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黄晓东、张萍、钱文炉等市领导出席。黄晓东在启动仪式上致辞说,珠海文化底蕴丰厚,文化遗存众多,除地面不可移动文物点外,城乡各处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文化遗产 在我身边”,黄晓东表示,全社会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普及,展示我市文化遗产的魅力,让人们认识、热爱并自觉保护文化遗产。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大批非遗项目得到保护,大量非遗资料得到整理,我市传承人通过长期口传身教,延续了珠海文脉。除了出台一系列扶持保障政策外,我市政府每年拨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物保护,每年拨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至今,市政府公布了三批2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3项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进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三灶鹤舞和装泥鱼两个项目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正在公示中。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今年我市举办的“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在公布市第三批市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后,还为我市市级以上非遗代表作名录授牌,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颁发聘书,向我市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发放了证书和补贴。在作为活动现场的珠海市博物馆外,《历史的足迹》图片展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与此同时,《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就展》、《珠海市国家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展》也同时在珠海市博物馆内开幕,供市民免费参观。三灶鹤舞、沙田民歌、凤鸡舞和花袖等项目在昨天的主题活动中闪亮登场,令观众大饱眼福。 (来源:珠海特区报)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