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街面越来越干净,非法小广告越来越少,街边乱摆摊现象得到有效规范……细心的市民会发现,通过近段时间的综合整治,沙坪坝区城市环境容貌得到很大的改观。这些可喜变化的背后,还有一部分成绩得益于该区今年1月初试运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近半年来,这个“大管家”已经为我区解决了6400多起城市管理“案件”。
折射城市管理新理念
每日清晨8点至下午6点,该区东部主城区15.5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大街小巷,有20多名"数字化城管"监督员手持"城管通"手机,对责任区段内的市容环境开展路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传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
该区市政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数字化城管”的内容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和城市环境的维护,既包括部件,也包括事件。该系统管理模式的流程分为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及反馈、案件核查和案件结案6个环节。城市管理监督员在巡查过程中,将发现的城市管理各种信息,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城管通”(无线监管数据采集器)实时上报到监督中心,指挥中心指挥责任部门处理,处理结果反馈至指挥中心,由监督员对处理情况进行现场核查,核查无误后上传到监督中心结案。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数字化城管”新模式不仅带来城市管理手段的创新,更创新了传统的体制、机制,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变突击管理为长效管理,处置变得更加高效快捷。
问题处置快速高效
“12号监督员报告:沙坪坝劳动路有市民将衣服晾在树上,影响观瞻。”6月1日上午9点,12号监督员巡查发现沙坪坝劳动路有市民将衣服晾在树上,影响城市容貌。该监督员立即通过“城管通”上报到监督中心,受理员通过系统查看到该案卷,将案件发生地定位到地图上,同时审核是否符合立案标准。立案后,案件立即被转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把问题和指定位置转给区市政行政执法支队,该支队立即安排城管队员到现场处理,从接到投诉到问题的有效解决,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
“处置流动摊贩等市容违章现象时,如不在限期内处理就要被问责。”一位现场监督人员表示,“数字化城管”系统启用后,对每一事项均规定了处置时限,并在“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上自动生成评价:按时完成的亮绿灯,临近处置时限的亮黄灯,超过办结时限的亮红灯,这样有效提高了各责任单位的工作效率。
城市管理问题办结率100%
据该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第一期已安装“电子眼”60个,覆盖东部城区15.59平方公里,解决处理城市管理问题6400多件,办结率100%。同时,市民反映的关于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也通过市政部门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实现了政府与市民的良性互动,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新华网重庆频道 赵杰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