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交通银行地下金库……这些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抗战时期建筑,经过修复、整治将重焕生机。昨日,位于牛滴路沿线的5组共9幢抗战历史文物建筑通过专家验收,本月中旬将对市民开放。
9幢建筑原貌修复
这批抗战时期的文物建筑位于牛滴路中段的李子坝嘉陵江畔,5组9幢建筑分别为交通银行学校旧址、高公馆、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李根固旧居。其中高公馆和刘湘公馆为异地迁建,李根固旧居为原址修复,国民参议院旧址与交通银行学校旧址为原址落架重建。
参与修复工作的相关负责人称, “这些建筑均是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进行修复的。”修复过程中,他们对部分建筑的结构形式进行了更换,调整了内部使用空间。
迷宫般的地下金库
此次修复的交通银行学校旧址由银行学校1、2号楼,印刷厂、地下金库组成。4幢建筑均为原址落架重建,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当时建筑的风貌。
据介绍,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内迁重庆,为了稳定金融和抗战大后方的经济局势,政府将四行二局迁往重庆。“四行二局”即是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
交通银行地下金库是开凿山壁而建,2号楼扶梯转角处便是金库入口。金库内仅有一条宽约1米左右的通道,只能容一人通行。沿通道向前走10来米,一个圆形的“大粮仓”般的屋子便出现在眼前,这便是昔日储存金块的地方。“大粮仓”顶端有一个烟道,用于通风,直通外界。若单从外面看,以为通风口是“碉堡亭”。除“大粮仓”外,金库内还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密室,像一个个小迷宫,引发人们无限想象。
异地迁建仍用原材料
在这批抗战建筑中,高公馆和刘湘公馆为异地迁建。高公馆原址坐落于上清寺路252号,原名生生花园,于1938年落成,主人叫高显鉴(此人在刘湘主政时,被任命为省立教育学院首任院长,原西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因此又叫高公馆。
修复后的高公馆依然由3栋两楼一底的中西式建筑组成,坐南朝北,俯瞰嘉陵江。其中B栋楼大量使用了原建筑的旧砖,保持了原有建筑外立面的风格。刘湘公馆也尽可能采用了原建筑的工艺和材料,以求保持建筑的历史风貌。
在昨日举行的专家验收会上,王川平、吴涛、郝大鹏、李世煜、何智亚等专家对这批抗战历史文物建筑修复工程表示肯定,并对这些抗战建筑以后用途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重庆日报 匡丽娜 实习生 王倩影)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