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文化产业功能与价值的全面了解,这个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肩负的使命越来越重,既被当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又被寄予逆势飞扬、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厚望。许多省市制订了“文化强省”战略,文化产业正在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上升。
文化产业热的同时,也有些不良倾向随之出现。把文化产业单纯理解为赚钱、赢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过于注重商业化、市场化,个别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严重,迎合观众低级趣味,制造廉价的娱乐,有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急功近利,俗不可耐,更有甚者,打着文化产业的旗号,制造或贩卖一些落后的腐朽的黄色的下流的东西,毒害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产生恶劣社会影响。这种“误入歧途”行为,是一种只顾眼前的短视行为,绝不会有发展前途。
文化产业既然冠以文化二字,理应强调文化的属性。古人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就是要通过人文化育,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文化以求真、求善、求美作为自身的终极目标。英国批评家阿诺德认为:“文化即对完美的追寻”,“文化是指研习完美的文化,它引导我们构想的真正的人类完美,应是人性所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和谐的完美,是社会各个部分都得到发展的普遍的完美。”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它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与心灵,能给人人生的启迪、人性的提升、美妙的艺术享受,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改善人的精神状态,培育人的道德情操,塑造丰富而健康的心灵,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处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日益扩展,文化所容载的国家形象、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征。文化产业作为民族和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需要具有民族气派且文化含量饱满的文化产品,而不是那些同质化的低档次的文化快餐。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的基础,是产业延伸的依托和价值扩展的源头,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因而也是文化产业的生命力所在。
要积极发挥产业对文化的正面效应,文化生产者必须增强文化自觉,立足于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挖掘其文化意蕴,表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情感,展示多样的审美情趣,让文化消费者得到精神的慰藉、情感的滋养与心理的享受。要重视以创意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将这些文化符号做成产业元素,创造出既富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原创产品,形成创意文化精品。要树立开放的文化心态,挖掘国内外文化资源精华,打造文化含量丰盈、民族特色、时代精神、世界价值兼备的文化原创精品,形成立得住、叫得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要推动形式的创新,在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上,要着力发展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广告、数字新媒体等新兴业态,形成以高科技为载体、智力高度密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型高端产业。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引入竞争机制,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进行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中介组织或中介人作用,推进传播手段创新,加大商业化推介力度,通过创意策划将文化资源所包含的价值内涵转化成为商业价值。要通过产业链延伸,由主业产品向相关产品或下游产品拓展,开拓辅助市场,增加市场附加值。要在全社会培育文明、高雅的文化消费习惯,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引导群众合理搭配文化消费比重,提高文化消费质量与层次,以推动与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