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的剧目、节目如何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演出市场?这是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国际演艺高峰论坛探讨的主题之一。本报记者参加了高峰论坛,并在会后采访了有关专家。
要让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观众也能看懂
美国百老汇国际娱乐公司副董事长、执行制作人托比·辛肯认为,并不是所有剧目都能在世界舞台上赢得掌声和票房。对于刚刚开始探索用市场化方式走出去、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中国舞台剧目而言,走出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想赢得国际市场,必须要有独出心裁的创意,要形成中国创意品牌。剧目制作机构必须具备寻找合适演员、组建富有市场运作经验的团队以及获取资金投入的能力。这一切,都是中国的剧团和文化企业将自己的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
他认为,全球观众普遍对中国剧目感兴趣。中国剧目往往强调内涵丰富,但中国的同行们必须想尽办法让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观众也能够看得懂这些内涵。在他看来,除了剧情要容易理解外,符合“全球标准”的剧目制作和推广模式同样重要。 “我的团队在制作剧目时通常遵循以下基本要素:剧目时长不超过2.5小时,情节扣人心弦,明星领衔主演,舞台美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音乐优美。 ”他说。
“我在引进百老汇剧目到中国演出时,一直都在考虑选择那些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我为中国观众挑选外国的演出,一定会选择高质量、独特、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的节目。同时,这些剧目不仅要有积极正面的故事,门票价位也一定要适中。 ”
塑造品牌是关键
加拿大蒙特利尔芭蕾舞团执行董事阿兰·丹西格认为:塑造品牌,树立品牌形象是中国剧目走出去的关键所在。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他用孔子的名言来说明品牌的重要性。中国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如何运用这些资源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剧目品牌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他建议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充分利用新媒体,多渠道进行广告宣传,以打造品牌,吸引不同的观众群体。
丹西格说,事实上,伴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的文艺院团正在逐渐通过改制成为市场竞争的参与者,而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眼下这些正在国内市场上打拼的新生力量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中国剧目要走出去,首先要做好市场调查。首先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创作,符合他们的欣赏习惯,让观众感受到中国文化扑面而来的气息。他认为,中国舞台剧目“走出去”的主要困难是渠道不够畅通。中国的文艺作品与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相比都不差,关键是要打通“走出去”的渠道,做到真正的市场化、国际化。他认为,建立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交易平台”很重要。如果只有好作品,没有通畅的海外营销渠道,就无法实现“走出去”战略。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