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组织发展 锦江样本示范全国
本报讯 锦江区基层治理机制改革的大旗一路高扬——从街道体制改革,到推行社区治理新机制,一路走来,敢为人先的锦江区得到褒扬不断:为基层治理机制改革提供了样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探索……
按照锦江区改革者的设计,今年初,锦江区将基层治理机制改革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组织。三月过去,锦江区基层治理机制改革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锦江创新社会组织发展为全国社会组织发展创造了经验;全国而言,锦江区率先系统、有序地推进基层治理机制改革……
本月2日,锦江区召开社会组织发展阶段总结会,区委书记周思源这样进行了自我总结:改革已经破局,成效初显,但距既定目标还任重道远。
就在上月末,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贾晓九莅临成都,对锦江区的社会组织创新改革进行专题调研。其后,贾晓九这样叮嘱省民政厅:积极介入锦江区社会组织创新改革,总结经验,全国推广。
放宽准入条件
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
推行“登记备案双轨制”——对尚未达到登记条件,但是社会发展又迫切需要的社会组织实行放宽准入、降低门槛的备案制度,具备相应条件后,实行登记管理。
4月29日,锦江区科学技术协会和莲新街道办一道,在莲花社区成立旨在普及青少年和社区居民科技知识的“跳跳虫壁挂科技馆”,同时“伴生”了一家新的社会组织“锦江区中讯科普文化艺术中心”;
5月14日,锦江区水井坊社区内,“牵手互助中心”、“与孩子一起成长·家长志愿者协会”、“文体协会”3家社会组织同时举行揭牌仪式;
5月28日,交子社区里,“交子文化”社区研究协会、交子社区公益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等五个社会组织一起挂牌成立;
春熙路街办与双桂路街办引入“企业孵化器”理念,专门成立相关孵化组织,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创造出了“民管民,非管非”的新模式……
来自锦江区民政局的一份材料显示,今年以来,该区备案社会组织已经达到170家。新的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不断揭牌成立,是今年来锦江区社区里最活跃的场景,锦江区民政局局长贺建红说:“平均计算,几乎每个星期诞生一个”。
“美国平均200人就有一个社会组织,英国每100人就有一个社会组织,锦江区呢?大概每400人才有一个社会组织,这个数字只是全国的平均水平。”区委书记周思源认为社会组织发展首先在数量上还要有新突破,没有量变何有质变?
“社会组织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我们就要顺势而为,主动有为,引导、推动社会组织发展。”按照这一思路,年初,锦江区尝试突破政策瓶颈,探索实施“孵化”计划:社会组织只需在街道办备案成功即可开展活动。对公益服务、社会事务、文化体育、慈善救济、社区维权五大类社会组织推行“登记备案双轨制”。贺建红说,“登记备案双轨制”是对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的一种突破,目的是为了一方面强化并鼓励社会组织依法登记注册,另一方面对尚未达到登记条件,但是社会发展又迫切需要且主要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实行放宽准入、降低门槛的备案制度,是为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一项重要举措。对需备案的社会组织,应向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经社区居委会初审后,由街道办事处审核并备案。
放开公共领域
政府购买服务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事关民生的公益性专项资金,要全部从政府直接操作转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通过公开竞标,让社会组织参与,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这里隔几天就有一场大型文艺晚会,演员表演也不错,群众的娱乐文化生活丰富多了。”一个接着一个的文艺晚会让莲新街办辖区的居民心情大为舒畅。“办一场晚会以前是我们急,花钱又费劲,现在向社会组织购买了,社会组织积极性高涨,街办省了钱又轻松。”莲新街道党工委书记魏宇光说。
从今年开始,莲新街办将以前由街办操办的社区文化活动全部外包给了辖区的三家艺术团。“一年的外包费用是6万元,一年办4场大型演出,20场中型演出。现在,举办文化活动前一周,由承办的艺术团给街办报方案,审查通过,再当当裁判就可以了。”魏宇光算了一笔账,以前街办自己操办,一年要一个科室的人员专门负责,费用也比外包用得多,文艺活动的效果还未必好。
而来自锦江区民政局的报告显示,今年,该区已经在区级各部门及试点街道实施了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45项,涉及金额1663万元。
“政府提供服务时,因缺乏竞争压力,可能导致资金使用的低效和机构人员的膨胀,政府购买服务是一种公共选择的结果。”深谙其道的区委书记周思源对当前该区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显然还不满意,在社会组织发展阶段总结会上,他要求:“政府对自身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一些社会事务,都要采取公共财政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给社会组织去做。”
面对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单靠政府这一个“供应商”,越来越应接不暇,甚至力不从心。
社会学专家认为,“政府应从越位的地方退出来,社会组织才能进去;而政府购买服务是转变职能的重要一着。”锦江区已经为“放开”公共领域制定了“刚性规定”。目标是,事关民生的公益性专项资金,要全部从政府直接操作转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通过公开竞标,让社会组织参与,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改变社会组织“自生自灭”的窘境,让这些社会组织“长势”十足。
以需求为导向
实现服务与需求“多对多”
社会组织的成立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切实满足社区居民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
“牵手互助中心”、“与孩子一起成长·家长志愿者协会”、“文体协会”、“交子文化”社区研究协会、交子社区公益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短短半个月时间,水井坊街道辖区10多家社会组织破土而出。
并没有列入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试点的水井坊街道,却已经连续成立了10多家社会组织,缘何?水井坊街道党工委书记朱烈用事例作答:“前两年,我连续参与了染坊街拆迁、水井坊的改造工作,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社会组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在政府与市场间建立第三方,它将起到一个连接与缓冲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水井坊街道的社会组织发展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2日晚,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宣教处副处长赖永明一行受公司领导的委托,前往水井坊社区,商讨共同成立相关社会组织,提升打造水井坊的品牌与知名度。双方你情我愿,一拍即合,“我们有成立社会组织的需求,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有提升品牌的需要,共同点是水井坊窖遗址在水井坊社区。有了企业支持,将解决社会组织自立的问题。”朱烈说。
“经济职能被剥离后,到底如何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我们一度很迷惑。”有街道办负责人承认当初的困惑。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社区治理服务日益“多元化”,让两年前开始的“职能归位”改革打开了局面。
水井坊社区几个社会组织揭牌之后,迅速开展活动。“牵手互助中心”下设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参与社区的残疾人就业培训,已有辅导老师2名,会员12人,其中8名残疾人。“与孩子一起成长·家长志愿者协会”通过网上注册的会员家庭数达60余个,活动人数达200多人。“文体协会”吸纳2个合唱团、乒乓球队、武术队、舞蹈队、时装表演队、老年英语培训班等,登记注册会员总人数达到312人。
莲新街道的“跳跳虫壁挂科技馆”不断迎来学生和社区居民,壁挂的科普演示寓教于乐,“中讯科普中心”的讲解增添了社区居民更大兴趣。
双桂路街道成功“孵化”“晋哥聊天桌”,多次开展社情民意收集和民间调解。“社区信息调查统计服务队”配合社区公共服务站,承接了辖区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调查。
“文化演艺协会”、“罗大姐调解队”……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锦江区成立的社会组织“切实满足社区居民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逐渐实现了公共服务与社会需求的“多对多”,有效地满足了社会多元需要,同时也转变了政府的职能。
培育与监管并重
连续两次评估不合格将被撤销备案
把“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督管理”作为保障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4月15日,我市首次社会组织工作评估(试点)会在锦江区莲新街道办举行。对于被评估的对象、新兴社会组织——心连艺术团而言,这无疑是其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迈不过这道坎,它将面临被解散的危险,而过了这关,前路更加坦荡。
评估内容包括“是否设有独立银行账户、入会率不低于20%、会费收缴率不低于60%”等数十项。当天的评估结果在心连艺术团团长杨世丽的意料之中:分数折合成百分制,高达98分。从而,艺术团也得到了一份购买服务协议:艺术团与莲新街道办签订了2万元的购买服务协议,在未来1年内艺术团将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文化艺术演出服务。
莲新街道党工委书记魏宇光说,测评采用“双向双轨制”方式,即日常监管工作实行倒扣分制;对定期评估工作实行累加分制,同时通过将资料审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并行推进。考评人员包括社会组织服务对象、社区两委人员、政府职能部门人员等,为保证考评的有效性,考评人员的考评内容也不一致,“比方说,社会组织服务对象考评内容就主要是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社区两委人员就要考评其硬件建设、制度建设等等。”
魏宇光说,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结果将作为优先培育和发展、落实相关政府扶持、推行可进可退运作模式的参考依据。“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会向政府推荐评估结果成绩较好的社会组织,而评估结果不达标的社会组织将从街道的社会组织备案名单中退出。”
对社会组织的评估与监管是社会组织发展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培育社会组织的目的,就是要为民所用,服务于民,为政府分忧。”在实际工作中,锦江区双桂街道建立了委派监事制度,由街道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派出一名监事,加强指导监督;龙舟路街道建立政府主管部门、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联合体相结合的监管制度……
在2日召开的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阶段总结会上,锦江区已经抛出了《关于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社会组织评估办法》两个文件的征求意见稿,社会组织的评估与兼顾将在锦江区逐渐统一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