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专家聚焦“金融重建” 为全球经济“把脉”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5月29日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讯
 困扰全球的金融危机是否即将成为过去时?未来谁是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引擎?在第13届科博会2010中国金融高峰会上,众专家聚焦“金融重建”这一话题,为中国及全球经济“把脉”。

  “作为未来最关键的成长力量之一,中小企业及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在会议中,多位官员及专家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未来中国经济能否转型成功,取决于中国整体的金融市场能不能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能不能实现突破和创新。”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副主席龚方雄表示,而其中的关键,就是使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都变得更加丰富,尤其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龚方雄认为,无论从发展服务业、促进内需以及扩大消费等几个重要经济目标来看,民营经济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方面获得的支持都是远远不够的。“在许多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市场,银行提供的间接融资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较为均衡;同时另一方面,其他的融资市场、融资主体及资金来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中小企业就能够有多种选择。”龚方雄表示。

  多位专家同时肯定,我国推出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正是为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的一个有益尝试。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在会议上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中小企业板共上市395家,其中186家企业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或863计划项目,去年以来我们推出的创业板,已经有178家企业挂牌上市,其中高新企业比例高达88%。“创业板逐步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企业的重要平台。”刘新华表示。 

  “有了创业板这样一种市场机制,能够极大地促进中国多种融资渠道的发展。”龚方雄表示。通过创业板市场,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以及所谓的孵化基金、天使基金这样的市场都将能够得到有益发展,这样就能够令更多的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获得所需的资金。“中小企业在各国都是就业市场的主力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对于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