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国际论坛明日开幕 讨论教育重建
记者昨日获悉,以“教育灾后重建”为主题的都江堰国际论坛明日将在都江堰开幕。据悉,来自20余个泛亚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官员,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以及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等120余人将参加论坛。
据介绍,都江堰国际论坛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成都市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都江堰市政府、成都市教育局和西南财经大学承办,并且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论坛主题:
教育灾后重建
论坛的主题为“教育灾后重建”,设“防灾、减灾”、“教育灾后重建”以及“灾后心灵重建”三个分论坛。成都市政府和都江堰市政府将针对灾后重建主题作报告,与会专家将围绕主题作专题发言,并将组织与会代表考察灾后重建学校和灾后重建新农村集中居住点。论坛期间,与会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教育官员和专家学者将进行广泛的研讨交流,拟形成《都江堰共识》并报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后向各国发表。
主办方认为,灾后教育重建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而“成都方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可以参考、借鉴的范例。加强灾后教育重建的交流和探讨,对于进一步提炼成都方法,推进相关研究和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灾后教育重建路子,尤为必要。
举办以“教育灾后重建”为主题的都江堰国际论坛,就是为了交流重建经验,提炼和彰显统筹城乡灾后重建的成都方法,提高和促进世界各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社会在灾害应对中的政策选择与管理能力,促进灾后重建的科学化、系统化和可持续化,同时以论坛为平台,大力推进成都教育一体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明日发布:
成都教育灾后重建报告
明日,成都市将在论坛上发布《成都教育灾后重建报告》。成都市坚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科学重建,把物质家园建设与精神家园建设相结合,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实现“三化联动”,走出一条大灾之后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灾后重建中,成都市把教育的灾后重建放在基础性的优先位置,坚持质量与效率相结合,校舍重建与内涵提升相结合,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把成都教育建成灾后重建科学发展样板。
按照“一年全面重建,三年全面提升”的目标,成都市在2009年9月前,完成全市中小学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部中小学校学生回到永久性校舍正常地学习和生活;2010年,整体提升学校设备设施配备,形成学校校舍安全长效机制,并使之成为牢固安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的公共设施。
地震后,成都市根据受灾情况规划的灾后重建学校共169所,建设面积152.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统一建设的市建项目学校127所,建设面积93.1万平方米;对口援建项目学校30所,建设面积50.2万平方米;社会捐建项目学校12所,建设面积9.5万平方米。到2009年9月1日,全市18万灾区学生全部告别板房学校,进入永久性校舍学习、生活,全市169所灾后重建学校顺利开学,灾区城乡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一体化建设大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