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已是一致呼声。在刚结束的协会第七次会员会议上,主管部门评价: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产能总量过剩严重。截至2011年底,全国水泥(含粉磨站)产能已达到29亿吨。协会在工作报告中提到:针对我国水泥行业已经出现全面产能过剩现状,坚决遏制新增产能,是一场巩固改革开放以来水泥工业发展成果的保卫战。提到了 保卫 高度,则有点生与死的意思了。
遏制新增产能就是严格控制新开工水泥建设项目。如果有新项目上马,特别会牵动 神经 。可在媒体上看到水泥新开工的报道不算太多,但还是绵绵不断。
有意思的是在协会第七次会议之时,《经济参考报》刊出题为 水泥行业10年38个文件搞不掂产能过剩 地方保护阻碍兼并重组 的文章(《网》有转载)。文章中称:为了促进水泥产业健康发展,自2003年12月23日国办发[2003]103号文件开始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宏观调控以来,国家发布了与水泥产业有关的宏观调控政策文件多达38个,但其产能过剩顽疾仍无法根治。文章没有列出38个文件目录,但可以肯定的是2009年《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和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当在文章所指的38个文件之内。十分巧合的是这两个文件的文号都是38号。一说38号文件,水泥业内都知道。
38号文件要求,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前,上述产能过剩行业(水泥在内)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需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论证和核准。这也就是核准 关卡 在国家发改委。而此文件批转了八个部委,其中包括工信部。所以 项目 所指应该包括了技术改造项目。
2010年工信部颁发了《水泥行业准入条件》文件,文件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文件的目的十分清楚是要 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文件明确 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项目必须符合相关准入条件。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投资和工业主管部门不得核准 。在准入条件中最醒目的一条则是 对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产能超过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则上应停止核准新建扩大水泥(熟料)产能生产线项目 。对新项目而言, 准入条件 也是一道很严的 关卡 。文件还规定了 定期公告符合准入条件的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和生产线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按对文件的理解,新项目在开工之前,应该有 公告 在先。而今年以来,在媒体上所见新开工项目都没有见到名单公告。到目前为止,出了第一批名单,且都是现有生产线。难道要待新线建成后归到现有生产线一类去再公告!
按理说,有了这样两道 关卡 ,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不应该是件 搞不掂 的事。现在信息的获取渠道多、速度快,主管部门似也不能以无人反映作 搪塞 。而现在现实似乎又是 说归说,说了就尽到职了 。如果确是这样, 搞得掂 产能过剩倒是怪了!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